風險太大,還是說實話吧。
《長恨歌》的原作者白居易,寫詩本就是以淺顯為特性,傳說他寫詩以後必先讀給販子老婦人聽,老婦人若能聽懂,他纔會將詩作定稿。
楊貴妃那雙會說話般的眼睛現在儘是笑意,道:“天子治下,大唐亂世人才輩出,此少年之才殊為可貴。”
但是李白脾氣蕭灑不羈,不會被任何人擺佈,若顧青直接減少酒的斤兩,他恐怕會二話不說拂袖而去,今後斷交。
“用來吃的?”張懷玉又問道。
楊貴妃眼泛異彩:“才十七歲的少年,竟能作出如此動聽的詩句,想必是為英才。冇想到竟然是瓷窯仆人,此人不凡呀。”
因而顧青隻好遺憾地奉告他,釀酒太難了,產量跟不上他的酒量,請他略微節製一下,待今後產量上去了再管夠。
冇彆的啟事,因為詩句中誇獎楊貴妃的句子太淺顯太直接,朗朗上口又淺顯易懂,誇楊貴妃的詩句多了,誇得這麼直接的委實少見。
“是,本年中秋夜,顧青還作了一首中秋詞,此詞已在蜀州城內廣為歌頌,乃至傳到了益州。”
鮮於仲通一驚,他冇想到一首詩和一批燒製的梅瓶竟被貴妃如此看重,顧青這小子的馬屁拍得可謂極妙,今後恐怕要跟他學一學馬屁技能。
“臣服從,頓時命人將顧青領來蜀州。”
楊貴妃纖手重撫盒子裡的一排梅瓶,越看越歡樂,蜀州故鄉能產如此精美的瓷器,不但如此,故鄉還出了一名有才調的少年英才,楊貴妃非常高傲。
鮮於仲通見楊貴妃頗感興趣的模樣,因而將中秋詞全文背了出來。
梅瓶上的詩令楊貴妃心花怒放,歡樂得不可。
“稟貴妃娘娘,此詩是蜀州青窯的仆人顧青所作。顧青是本地農戶,一名才十七歲的少年,此人才調絕世,脾氣豁達,有謀者之慧亦有豪俠之義。”
那位未曾會麵的少年,那首道儘纏綿恩愛的詩,最令她驚奇的是,他彷彿具有一雙神靈般的眼睛,悄悄地看著她和李隆基的相識相愛,重新到尾每個細節都曉得。
張懷玉驚呆了:“真的?”
按說楊貴妃見過的馬屁世麵很多,可顧青在梅瓶上燒印的那些詩句卻格外令她歡樂。
楊貴妃如同著了迷普通,逐字逐句地讀著梅瓶上的詩句,越讀越歡樂,久鬱的表情彷彿都輕巧了很多。
因而顧青決定節製李白每日喝酒的量,酒仙聽起來超脫蕭灑,變成酒鬼就刺耳了,好好的謫神仙,又能作詩又能舞劍,毀在高度酒上未免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