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天國不太平_第363章 討虜軍的攻勢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駐守黃州的僅僅是國宗石祥禎所帶領五千不到的承平軍將士,湖廣總督吳文鎔親身帶領七千清軍進駐黃州北部的堵城,又命新任的糊北海軍提督唐樹義帶領海軍扼守長江上遊,籌辦攻占黃州。

新任湖廣總督的台湧,現在還兼任著荊州將軍,處所和軍權一起抓,本是對勁之事,但現在,他涓滴感受不到歡樂,有的隻是擔憂和驚駭。

清妖見西征承平軍主將改換,貧乏同一批示,有機可趁,便主意向已經攻占並駐守的黃州的國宗石祥禎建議打擊。

十仲春下旬,雖氣候酷寒,卻冷卻不了甲三師和甲四師將士熱血衝動的進取之心。

甲三師這麼攻不下荊州,但甲四師卻勢如破竹。

本來早就派探子探知到,荊州將軍府下轄滿蒙清軍官兵近7000人,此中馬兵有四千,一千五鳥槍手,一千五弓箭手,另有一千預備馬兵;另有步甲的長矛手牌刀手等近二千人,加上步兵哺育兵和炮手等八九百人。不但如此,另有也有一戰之力的滿蒙家眷二萬餘眾。

陳成全和梁立泰兩人毫不斷留,待甲三師和甲四師二萬將士稍事休整,便即開赴出征,直接進入荊州府的公安縣境。

承平軍獲得黃州大捷後,乘勢沿長江策動打擊,十仲春底便到達漢口、漢陽,並很快攻占兩地,兵圍攻武昌。同時,還主動彆離,籌辦向鄂北進軍。

至於中間的安福、石門、慈利等縣,早有甲七師的一部分頭前去占據。

石祥禎聞報,趕緊向占據並駐守九江的曾天養、唐正才及國宗韋俊等求援。

甲三師設備了充沛的洋槍,冒著荊州城頭上的清軍炮火,朝城上放槍。城頭的八旗兵和蒙旗兵,剛開端被洋槍一陣齊射,死傷上百,當即不敢再冒頭。

荊州旗兵固然經曆過三藩吳三桂和白蓮教等作戰,但此時已經腐朽不堪,冇甚麼戰力。身為荊州將軍的台湧天然明白。也是以,他纔會嘴巴發苦。

不過,荊州早有近二千馬兵和千餘步甲在前次的攻打武昌城中,被承平軍擊潰,一向冇有獲得彌補。

次日,黃州城內的四千餘承平軍在國宗石祥禎的帶領下,全數反擊,主動從正麵猛攻清軍。同時,韋俊率埋伏的五千承平軍也一齊建議進犯,放火從前麵燃燒清虎帳寨。

清軍在鄂西一帶的兵力虧弱,且都是些腐敗不堪的綠營兵,一見討虜軍,便畏之入虎,逃竄不已!

收到這些動靜的陳成全和梁立泰,立決計識到,這荊州成了硬骨頭。

又過了二日,陳成全等梁立泰的甲四師到達宜昌後,見荊州城內清軍冇有反應,當即命甲三師向荊州城建議打擊。

承平軍西征軍臨時換將,北王韋昌輝被調迴天京,而接任主持西征事件的天官又正丞相曾水源率兵尚未達到安慶。

台湧大怒,滿洲正白旗的崇高出身,讓他底子冇法去想投降之事。他當即命令,全城從家眷中招民壯五千,幫手守城。

而帶領內河海軍的彭玉麟,也在窺伺萬洞庭湖、安排好洞庭湖戍守哨所和水寨後,也呈現在長江水麵,占有了洞庭湖與長江交彙的城陵磯處,節製長江水道。

全部糊北的長江水路,除了武昌至黃州段,其他幾近全數被討虜軍占據,滿清全部朝廷和承平天國為之震驚。

甲三師將士加上爬梯,冒著炮火往城頭衝鋒,清兵戰力固然不可,兵器也是掉隊,但悍不畏死,在荊州將軍台湧和副都統貴升的批示下,抖擻砍殺,將荊州城牆守得密不通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