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天國不太平_第573章 一路西進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羅綱領無法,隻能厚著臉皮將“俘洋號”也作為旗艦,幸虧進入白河後,清軍再冇有海防炮台,加上白河兩岸均有討虜軍開道,前麵也有很多戰船作為探路,“俘洋號”底子不消擔憂被攻擊題目,倒也不怕有傷害。

農曆玄月二十四號這天下午,馮雲山隻進天津城內歇息了兩個時候,便當即和羅綱領、石達開、左宗棠、黃玉昆、劉勝邦等人,以及百餘名王府衛隊,乘坐“俘洋號”,沿白河逆流而上。

馮雲山得知,另有大部分的百姓驚駭戰亂,逃離在外。如果天津百姓都在,城內隻怕不下二十萬人。

或許有人會說,滿清在汗青上,是因為曉得洋人不會永久占據,以是不肯拚個魚死破。但馮雲山以為,鹹豐作為自誇天朝上國的天子,倉惶而逃,丟棄都城,必定也是到了迫不得已的境地。

日以後,討虜軍主力到達天津城外。樂 文小說 。

這個期間的天津城,竟然有這麼多人,馮雲山還是有些驚奇。不過,繼而想想,也豁然了。滿清的京師等地,不但積聚了大量的駐防軍隊,城渾家口也是近百萬,需求耗損大量的糧食和其他商品,而這些,都是靠從海路或者大運河水路停止漕運,都要先顛末天津,再經北運河經通州到達都城。如許來,便導致天津城成了龐大的糧食等貨色的中轉中間,因此人丁也是浩繁。

此時的天津城,固然還遠遠冇能規複了華北重鎮的繁華,但跟著逃至天津城郊鄉間的百姓紛繁迴歸,城表裡開端熱烈起來。

不過,為了以防萬,馮雲山還是命令,留乙師三個團和乙五師三個團共七千餘兵力,駐守討虜鎮,製止清軍偷襲半路截斷補給線,確保這個後勤基地不能出半點不對。

因為天津通往北京的北運河,主如果乾流是白河。河道雖能通航,用以運輸進京的漕糧,但冇法承載三千多噸吃水三米多深的“滅洋號”,乃至連羅綱領的第二旗艦“克洋號”也冇法承載,是以,馮雲山和船上的應職員全部下船,轉移至隻要百多噸排水量的“俘洋號”上。

馮雲山便是要操縱滿清朝廷變更兵力遲緩的致命缺點,比汗青上英法聯軍更快地進軍度攻陷北都城。並且,馮雲山就是存了戰定乾坤的心機,舉將滿清的京畿重地帶的首要兵力全數毀滅。讓滿清落空中堅力量,那它這個統治中華二百多年的王朝便能夠閉幕了!

最前麵的甲十師海軍前鋒,則把堵住河口的各種停滯――攔河鐵鏈、竹排、樹柵暗樁和突堤等,全數斷根,“俘洋號”跟從著其他作戰艦隊順利地在白河內飛行。

或許是因為直隸總督的撤退,導致清軍都四散逃竄,艦隊沿河行駛,竟未碰到任何抵當。氣候漸漸風涼起來,進入春季了。運河兩岸,是儘是樹木和農作物的平原,行進非常累人。討虜軍將士有嚴格的軍紀,路上顛末村落,律不得擾亂。

不過,估計是清兵想不到討虜軍進軍如此神,事倉猝,連停靠在運河內的三十餘艘特製平底漕糧船都冇措置,天然成了甲十師的俘獲。而河西務鎮上的大型驛站,固然燒燬,討虜軍將士卻現四周有騾馬幾十匹,另有專門轉運糧食的馬車幾十具。

而此時,馮雲山乘坐的“滅洋號”,也到達天津城郊的直沽河船埠。

另有百餘王府衛士“俘洋號”坐不下,隻得和甲五師兩個6戰團的討虜軍將士同在岸上趕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