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世秦素被擄至隱堂後不久,蕭家便因連累到了桓氏冤案中,滿門開罪,闔族男女皆未逃過大辟之刑。
依斑斕事事愛傳話的性子,不出半日,秦素作畫一事,必會傳遍全部東院。
懷著這般心境,秦素這一晚思慮展轉,睡得並不安生,好幾次被惡夢驚醒。
中元十六年夏,桓氏一族終蒙聖召,重返多數,桓氏長房嫡子桓道非子承父爵,成為新一任的桓公,更被中元帝親身任命為尚書令,一時權傾朝野,桓家亦是風景無兩。
“族學麼……”她喃喃低語,唇邊浮起了一絲含笑。
當年蕭家出事之前,秦家便因了“藏龍盤”一事如風中殘燭,漸露式微之相,蕭產業時也受了連累,所幸兩家厥後皆安然無事;厥後,“十可殺”一案重審,兩姓聯辦的族學卻又成了秦家憑藉蕭家的鐵證,差點被當作同謀問罪。
現在,蕭氏族學已然辦不下去了,秦素感覺,此乃天賜良機,附學於此中的秦家兒郎,剛好能夠就此脫身,連帶著全部秦家,亦可與蕭家離得遠些。
當初設想與薛家同業,她也隻算到了前兩步。可現在看來,這一步棋實是回味無窮,直至本日仍可令她受益。
看起來,薛家的名號,又能拿出來講一說了。
以姓氏冊封,此乃陳國獨一的一個,便是薛家現在也頂著“廩丘郡公”的名號,比之當年的桓家差了不知多少。
汾陰桓氏,是比廩丘薛氏還要有秘聞的/士族。當年桓氏一族隨陳太祖起兵,陳國的半壁江山幾近皆是桓家幫著打下來的。陳國立國後,太祖天子親封桓家當時的族長桓承宗為“桓公”。
厥後,中元帝即位,天下大赦,但是桓家卻像是被忘記了普通,底子無人提及,更不消說被赦免回中原了。
宿世時,薛氏聳峙不倒,一向撐到陳國滅國。依秦素對趙國天子的體味,兼併陳國後,對薛氏如許的冠族,他必會一力拉攏,而秦家若能與薛家緊密相連,想必亦能活到最後。
但是,為了將秦彥婉引過來,她隻能硬著頭皮做些煞風景的事情了。
如果能夠,秦素也不想張著這麼丟臉手在彆人麵前亂晃。
直到中元十五年冬,中元帝才下旨重查當年“十可殺”一案,並終究查清桓家乃是遭奸人所害,白白接受了十餘年的委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