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三百年_324 荒誕,但又不荒誕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三百年前安仁鎮主如果唐軍大兵,人數不算多,也就冇甚麼乾係,說不定發大水還能看風景,歸正吃喝拉撒就那麼點兒人,看著獠人跳腳也挺爽的。

如果說洣水還能有汛期這類說法,那永樂江大抵就是那種“不要跟我提甚麼汛期不汛期,我想淹就淹”!

不抱團是不可的,很多斥地出來的耕地,“田骨”還在安仁鎮的賬麵上,這些小農手中把握的,實際上都是“田皮”。

蓋因從安仁鎮過境的,有一條河,喚作“永樂江”。

王角才從永樂江的西山,也就是名叫“九龍山”的處所,進入到了安仁鎮的南邊,剛過一個名叫“獅子岩”的地界,就看到了一副讓他又熟諳又感覺怪誕的玩意兒。

好不輕易種了一點稻,永樂江一聲“來了老弟”,就把幾萬畝地給衝了。

耒陽縣和衡東鎮以及衡陽縣的結合水泥廠,就在九龍山的西邊。

再一看那抬著滑竿的,肩頭都快塌了下去,身上的青布麻衣瞧著就是漿洗了不曉得幾道,補綴了幾次,青不青、白不白,歸正竹竿壓著肩頭,總有一種下一刻就要趴下去的感受。

不管是不是孔夫子頭像的還是貞觀大帝頭像的,隻要有這麼個頭像,那普通就是勳章。

一如懷遠、懷仁、歸仁等等地名,不過是誇姣的寄意罷了。

因為口音的題目,為了便利交換,王角身邊,還是帶著幾個“長沙路忠武軍”的人,此中就有彭彥苒的小老弟,專門過來跟著姐夫混口飯吃的彭顏料。

歸正賬麵上就這麼多。

錢老夫的親大哥錢鏐,實在也是這本性子,隻不過他比較變態,也就讓王角冇有在乎這些細節。

顆粒無收那是常態,吃佈施也是常態,安仁鎮也不是冇想過在上遊搞個大壩甚麼的,但也就是想,耒陽縣也好,茶陵縣也好,冇那興趣。

這也是哪怕湖南省的農業廳下來考查,以為安仁鎮能夠斥地耕地一百萬畝以上,但終究人丁卻隻要十三萬人。

“姑爺,我望到像是本地哩老兵哦。”

約莫是看到了王角的步隊,之前過路的老鄉紳,立即讓人前來問安,言必稱“長官”“上官”,等得知是省部直屬的委員駕到,頓時忙不迭地號召著四周的百姓,各種忙活籌措。

再加上永樂江兩岸的大山,都比較混亂,安仁鎮的人丁,實在一多數並冇有在集市地區,而是在山區。

“過了獅子岩,應當就是‘靈官仙’,這裡有個集市?”

“聽姓黃哩憨包講,應當就是安仁鎮哩‘上灣市’,又叫‘八古集’。”

王國見多識廣,順著王角指的方向看疇昔,如是說道。

倘若祖宗積善立了功的,說不定還能彆個勳章在胸口。

擺瞭然就是“統軍府”“折衝府”的根腳,屬於軍州家傳的名譽。

有這工夫,把耒水、洣水拾掇拾掇,不香嗎?

現在見了滑竿上的老名流,王角在馬背上看得清清楚楚,那一聲對襟的棉綢褂子,另有“安仁”的字樣。

彭顏料拍著胸脯,非常傲然地對王角道,“姐夫放心喃!”

這事兒還能搞一下,因為你修水庫得用水泥不是?

各種“楊家坪”“李家壩”“大雁衝”“鴨子衝”“東山坳”“西山坳”,每一個處所,都有一些聚落,少則三十人五十人,多則五百人六百人,千人大村都比較罕見,但是守望互助極其抱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