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俗人_第100章 臨陣脫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而羅藝舊部王詵等人,也冇少弄虛作假。

北燕州兩個統軍府裡的兵,都是府兵,但平時隻少部分輪調去長安或邊疆當值宿衛京師或守邊,其他人在家種地。而兩個軍裡的兵,屬於當值的邊軍,既有能夠是河北抽調過來當值的兵,也能夠是關中、河南、河東等地統軍府裡抽調出來輪值守邊的。

剛纔李玄道說的幽州七軍四守捉便是指這個,府兵閒時為民戰時為兵,平時輪番到京師上番宿衛或到邊陲戍衛守邊,幽州這三十個統軍府的兵並不是直接守邊的,他們一樣要輪番去長安當值,真正在幽州邊疆上守邊的隻是幽州三十個統軍府裡少數兵士,並且有很多邊軍是來自中原彆的統軍府的。

比擬起來,河北還算好的,在江南、嶺南等一道之地才幾個軍府,還都集合在一二首要的州裡。

“李長史的意義,我們現在兵不敷,還不能打?”

按他所說,全部大唐現在設有統軍府六百三十五個,此中僅關中便有二百五十七個,占四成,彆的隴右另有四十六個。

軍、守捉等皆置使統領,比如幽州的這七軍,便是駐於北燕州的廣邊軍和清夷軍,駐於檀州的威武軍和鎮遠軍,駐於薊州的靜塞軍和雄武軍,駐於平州的柳城軍,七軍是邊塞的七座軍城,內裡駐七支邊軍。

“而上了疆場兩軍交兵時逃竄則當即正法!”

秦琅對蘇烈的這個題目弄的有些惱火。

“那叨教蘇將軍,逃兵該當何罪?”

本來說幽州有三十個統軍府,就算都是下府,一府八百人,那也起碼有兩萬四千兵馬的,不過統軍府的性子是基層軍事構造,首要賣力的是練習之責。

“名義上幽州都督府有七軍四守捉二鎮十三戍兩關,當有駐防邊軍三萬七千五百人,然我清查兵籍花冊,發明虛額嚴峻,且有很多在籍之兵,老弱病殘不能戰。乃至兵籍馳名,而查實無人。”

這正凸起了大唐軍府擺設的思惟,強化關中,以及戍衛邊疆。

幽州歸附朝廷雖早,但朝廷真正節製幽州是在安定劉黑闥以後,實際也才就這兩三年時候,底子還冇有理清楚,加上當時坐鎮幽州的是李瑗和王君廓兩人,李瑗無能,王君廓倒是野心勃勃,在內裡動了很多手腳。

這些軍城、守捉堡、鎮寨、戍堡等修建了幽州防地。

“至於貧乏的兵額,我會向太子奏請,直接從河北統軍府裡告急征召府兵補上。”

“我不是已經說了嗎,大戰期近,既然來了,那就奉獻一份力量,統統人都整編參軍,以備突厥。”

魏征辦事很敏捷,王君廓和李瑗在幽州的宅第財帛皆被抄冇,連帶著當日被秦琅緝捕斬殺的那幾百附逆骨乾的財帛也十足抄冇了,當日平亂的將士,功勞也敏捷的被統計起來,然後張榜公示,冇有人揭露以後,便開端論功行賞。

因而來了以後,大多是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秦琅還挺歡暢,感覺幽州防備網挺周到的,成果李玄道頓時給他潑了盆冷水。

蘇烈無法答道,“逃兵!”

大唐比較能打的,也就關中的那些百戰府兵了。

其次統軍府最多的是河東,天子龍興之地有一百六十二個。再次是中原腹心的河南,設有七十五個。河北前後設立了四十八個統軍府,占比不到總數一成。

“朝廷製定了《捕亡律》,逃兵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上了疆場的逃兵,第二個是戍守邊關或守城時的逃兵,各有分歧懲罰。駐守逃兵,從逃離當日起算,每加一日,則杖打八十,每三日罪加一等,最高為放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