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那一戰,確切是極其壯烈。
當時羅士信如果稍低個頭,跟李世績、李神通他們一樣,兵敗以後投降,有機遇再跑路也是能夠的,但戰神羅士信不肯投降,終究被殺。
竇紅線對李世民印象極差。
“我恨李家人,也惡長安。”
“我就留在這,這裡有他的廟,常去廟裡看看他的雕像,彷彿又見了到他一樣。”
那杆方天畫戟在她的手裡卻翩若遊龍,虎虎生威。
厥後在抵擋突厥入侵之時,鎮守太行山上關隘,中帶毒流矢而亡,李淵下詔特以軍禮下葬,是古往今來公主中第一人。
她捨不得兒子,但又不想停滯兒子去內裡的自在與胡想。
秦琅在長安的翼國公府裡也有方天畫戟,秦瓊府上也有,乃至三品以上大將家都有,門內列戟,以示功勞。
當天,羅士信勝利在秦瓊佯攻保護下,率二百死士突入洺水城,李世民在城外以旗語遙令王君廓率輕騎出城突圍。
但到了現在,戰將們都用馬槊,槊刃更長更鋒利,具有極強的破鎧甲才氣,這是戟遠比不上的。
可恰是這類自傲,終究害死了羅士信。
此時的竇紅線春秋不過二十七歲,對於一個女人來講,這本來恰是花季之時,但她卻已經心死了。
遠遠的,便看到竇紅線正在教兒子承平郎練武,隻見菜園邊空位上,一年青女子紅巾裹額,身穿白麻粗裙,手中卻舞一杆方天畫戟,腰間一副金丸彈弓。
“那洺水城呢?”
“線娘,實在洺水城之戰,我過後詳細探聽過,對這事比較體味。當初劉黑闥起兵為夏王複仇,燕趙男兒皆奮勇而起,個個慷慨悲壯,然後唐軍集結各路雄師而來,我河北軍畢竟倉促而起,最後不得不緩緩北撤,以暫避鋒芒。”
當時李世民比較自傲,以為頂多有一兩天就能扯開劉黑闥的防地,因而便同意了羅士信的打算。乃至在考慮到王君廓的輕騎此時經曆急行軍、守城戰後,怠倦不堪,因而決定等羅士信入城後讓王君廓帶馬隊突圍出來。
若不是厥後碰到了羅士信,私奔出走,隻怕天下又多位女戰神。
李世民當年俘虜竇建德後,曾經親口承諾過不殺,但到了長安後,還是殺了。
“都這麼些年疇昔了,誰還記的羅士信呢?”
“嬸孃曲解了,我此來幽州是有彆的公乾,來洺水是阿耶特地交代要來拜祭羅叔,之前我經洛陽時也在邙山拜祭過羅叔和裴公父子的墳了。”
“當初洺水之戰,若不是他讓羅郎率二百懦夫入城替代王君廓,也不會戰死洺水城了。整整八天,血戰八日,二百死士幾近死絕,八日不見唐軍來援,終究羅郎城破力儘被俘,不平而死。”
竇紅線不管這些,她恨李淵恨李世民,恨他們殺了她的父親,又害了她的丈夫。可蘇烈與南陽公主的話,讓她不得不為兒子考慮。
曾經當過公主,也當過國公夫人的竇紅線,已經不再希奇甚麼繁華繁華了,經曆萬山千水,早就看淡統統,可兒子還小,她不能替他決定他的將來。
實在當時薛仁貴穿白袍持長戟不是用心要吸引李世民眼球的,而是他當時的身份剛好是李世民儀仗隊的持戟隊員,而天子儀仗隊裡有五色服兵士,白袍也不過是他的儀仗禮服罷了。
普通人印象裡,女子老是荏弱的,兵戈更與女子不沾邊,可天下也從不缺女中豪傑,巾幗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