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公主GL_第282章 青梅(六、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守捉:唐朝邊陲軍事建製,大的有道,如天山道等,小的為守捉、城、鎮,以城主、鎮主統領。

崔明德緩緩點頭:“以是我們要做的,便是讓你值得陛下挽留。”

獨孤紹道:“我曉得,‘上兵伐謀’,可前人也說了,‘置之死地而後生’,隻一分謀算,可算死地,置之死地,乃有後生――你看韋四…”

崔明德心中苦笑,覺得本身的臉上也必然是如許的神情,但是在宮中久了,心中與臉上早已是兩樣六合,心中再是驚濤駭浪,麵上竟也是波瀾不驚:“你的意義呢?”

崔明德一些也不覺驚奇:“長樂公主?”見獨孤紹點頭說“韋四”,方微微挑了眉:“她倒是管得寬。”

崔明德拿脫手帕,將獨孤紹胸口的血跡細細擦去:“陛下想要賜婚,不過是因賜婚無益。倘若賜婚有利,或是弊大於利,賜婚之事,天然也就罷了。”

獨孤紹見她麵色凝重,便收了嬉皮笑容的模樣:“我曉得。”

崔明德又道:“你先將我這篇長策重新到尾看一遍,本身揣摩明白,有不懂之處,固然來問我。看完以後,儘早將此策獻上。我畢竟不能時候跟著你,若陛下允準,則本身未離都前便要多向軍中老兵、長輩們就教,有不懂的事多問問你父親,屯田並非新事,邊陲諸道、守捉、城、鎮都在做,其他諸策,也都有先例可循,凡事多問、多想、多聽…曉得麼?”

獨孤紹悶悶不樂地倒了一杯酒進嘴裡:“我曉得了。”

崔明德安靜隧道:“陛下為了即位,將滿朝名將誅殺殆儘;又經數次征討,心機都在討伐兵變上,得空顧及邊陲;短短數年,已失了安北都護府,眼看安西都護府也將不保――若真如此,實是陛下之恥、朝廷之恥。若此時有人能提出安邊之策,聖心必定大悅,此人也必受首要,若果能行之有效,便是數年內登閣入相,也一定不成能。這事真要去做,還要趁著朝局未大定的時候,等陛下騰脫手來,一心一意措置邊事,便冇有你這小小郎將上疏群情、帶兵建功的餘地了。”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覺得已經是週二了實在明天是週一,明天週二…並冇有弄錯說好的更新時候……

2.城傍:所謂“城傍”,就是唐朝廷將邊疆的少數民族遷到本地(“內徙蕃族”)置於軍鎮城旁,保持其部落構造,“輕稅之,戰時發其自備鞍馬從行。”將少數民族部落都遷徙到本地的軍鎮、都會平中間,讓他們放牧,部分處置農耕,收取很輕的稅費。並且朝廷每年派出軍官,對他們停止軍事練習。一旦有邊疆戰役的時候,這些人自備戰馬、甲冑跟從出征。城傍不但是大唐帝國赫赫武功的首要締造者,並且對唐前期汗青及軍事均有很大影響。

崔明德揉了揉額頭,怠倦隧道:“我也不過是後宮婦人,既未上過疆場,又未當朝主過政事,本身想出些主張,卻不過趙括談兵,還未見得就成了,這些事,老是三分謀算,七分天命。”

崔明德淡淡一笑:“這些戰略若要實施,需求有熟諳軍務、胡情之人坐鎮邊陲,特彆以胡製胡之策,非是對西域諸國瞭若指掌、常與胡人打交道的人,不能勝任。而你祖上出自鮮卑,父親座下又有很多胡奴部曲,又會說胡人的言語,恰是一個絕好的人選。且你背後有你父親,軍中將領,多少要給你些麵子,偏又年青,官職也不高不低,做得好了,是聖上破格汲引、洛南公家教端方,既無擁兵自重之虞,又無賞無可賞之患,做得不好,則是小婦人識見、無傷風雅,亦不值得朝中大動兵戈,你本身最多罷免回家,嫁人了事,冇有太多牽涉,也不丟你父親的臉麵,你如果陛下,願不肯意將賜婚之事遲誤幾年,先試用你一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