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與吳王氣力有限,就算逃出去,也掀不起太大風波,朕現在擔憂的是蕭啟,如果蕭啟逃脫,以蕭啟在政治上的號令力,對朕有極大的威脅。”
奪門失利以後,蕭啟見機得快逃脫,隨後,他換上早就籌辦好的僧袍,在幾個寺人的庇護下從密道逃出了皇宮,隨後又趁亂從京師西門逃了出來。
公然,見淮南王表示同意交脫手中權力,其他的魏王、蜀王、齊王、梁王等十來個藩王也紛繁表態,表示情願服從蕭戰的安排,交脫手中權力。
於益川看向蕭戰,又看了看眾藩王。
說話的恰是淮南王。
隻是誰也不曉得,蕭啟現在又在何方……
“回帝君,有人看到秦王和吳王在亂軍當中已經逃脫,秦王向西突圍,應當是回了秦地,吳王向東南突圍,看模樣是想回吳國。”
淮南王、魏王、蜀王等皆跪在了地上。
這一次蕭啟也參與到了兵變當中,乃至還親身率兵攻打皇宮,若不是蕭戰及時趕到,皇宮被奪,蕭啟即位,那統統就都完了。
兵部尚書孫萬宗趕緊出班奏道。
“帝君,臣願交脫手中兵權、財權與行政權。”
“哼!看來諸位王叔確有不臣之心啊……”
帝君這手腕真是短長啊!
悄悄鬆鬆幾句話,就處理了藩王尾大不掉之勢。
蕭戰對淮南王的話非常對勁,隻要有人開首同意交權,那就好辦了。
“帝君,贏太祖曾經有旨,永不殺藩王,現在眾藩王在場,還是留楚王和膠東王一命, 在王府中也就是了,不然如果重罰,怕是引發眾藩王兔死狐悲之感。”
“帝君,秦地和吳地都周遭數千裡,秦地兵強,有山川之險,易守難攻,吳國富庶,占有我大贏豐腴之地,如果讓他們二人回到封地,結果不堪假想。”
京師以西五十裡,一片叢林當中。
淮南王心頭一跳,心說這蕭戰真是鐵血無情,竟然命令將楚王和膠東王全都殺了,這能夠違背了太祖旨意啊。
眾藩王齊齊向蕭戰一拜,同時也都暗自光榮,還好冇有插手秦王造反,不然這一次,他們幾個怕是命怕是都保不住。
看著身上僧袍,蕭啟心中感慨,當初先帝畢命時,曾留下一錦盒,叮囑後代帝君如果碰到傷害就翻開錦盒,蕭啟原覺得錦盒中是甚麼能夠讓他反敗為勝之物,不料倒是一件僧袍和一封信。
蕭啟固然穿戴僧袍逃了出來,但讓他如許去做和尚,他真的不甘心……
“帝君,楚王的衛士已將楚王擒獲獻上,目前楚王已經京師城下,不知該如何發落?”
蕭戰微微眯著眼睛望著遠方。
“來人,送諸位王爺回府,等朕措置完政務再與諸位王爺相見。”
蕭戰這才轉怒為喜,哈哈大笑。
此話一出,世人皆是大驚。
“帝君請講!”
世人都很迷惑,於益川就問:“帝君,六王兵變已停歇,帝君還是不歡暢,莫非是因為秦王和吳王?”
當下諸王拜彆。
公然,蕭戰話音一落,世人紛繁表示認同。
蕭戰看著眾藩王遠去的背影,眉頭俄然一皺。
本來先帝早就推測後代子孫能夠丟掉皇位,以是事前留下一密道,以及一套僧袍,為的就是讓後代子孫扮作和尚存活下去。
蕭戰看了看遠處,還是愁眉不展。
這時,有衛士來報。
不過現在的環境,諸藩王本身難保,大臣們以蕭戰馬首是瞻,誰也不成能提出反對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