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天下另有誰絕對忠於明室的話,那麼非秦家莫屬。秦拱明部下的老川軍白桿兵固然隻剩下五百人,但倒是絕對的精銳。至於路振飛巡撫標營的一千人,朱慈烺也籌辦讓秦拱明一併統領。
在這類環境下高傑當然要費些心機為兒子鋪路,隻是未曾想這麼一個好機遇主動奉上門來了。
“臣遵旨。”
那小吏點了點頭,把劉三水的名字登記在了名冊上,沉聲說道:“你通過初選了,領一套練習服,去校場東邊調集,會有人安排你的住處。現在你還不是神策軍的一員,隻要通過了一個月的集訓,你才氣留下來。”
遵循天子陛下的要求,並非統統報名者都會被任命,路振飛他們要做的就是鑒彆遴選合適的苗子。
這個皇明軍校之前他也有所耳聞,傳聞是天子陛下欽點建立的官學,近似於培養文官的國子監,是用來培養初級軍官的。
在校場的另一邊,排起長隊的應征新兵一個個的接管登記。
他推測京營將體味吃空餉,喝兵血,卻未曾想會嚴峻缺額到這個境地。即便是剩下來的這一千多兵士,也都是孱羸的如柴火普通。京營本該是大明最精銳的軍隊,現在倒是這般氣象,怎能不叫人痛心?
再說陛下已經承諾,隻要他替朝廷守住山東,便會給他賜爵。一想到本身有機遇封侯,高傑便鎮靜不已。
幸虧陛下高瞻遠矚,叫他主持編練新軍一事。不然僅靠這些京營兵士必定是一場硬仗也打不了的。
說到底,還是苦於手中無兵啊。
朱慈烺上前虛扶起高傑道:“高卿何必如此多禮,虎父無犬子。朕信賴元照將來必然能像高卿一樣為大明立下赫赫軍功的。”
“我不怕刻苦,我情願報效朝廷。統統為了大明,為了聖上。”
作為君王朱慈烺不成能對高傑完整信賴,挑選一人對其製衡是必不成少的。
這些新兵登記後並不會當即獲得正式體例,而是會停止一輪集訓。隻要通過集訓的才氣留下來成為神策軍的一員。
“你叫甚麼名字,是那裡人?為甚麼要應征營兵?”
剩下的那兩萬名鄉兵,固然戰役力必定不如營兵,但朱慈烺還是籌辦叫他們開赴山東。
南京京營。
聞聽此言高傑心中最後一絲疑慮也一掃而空,泣聲道:“吾皇聖明,臣闔家高低願為陛下效死命!”
朱慈烺又給高傑承諾,表示隻要他能守住山東,朝廷便會給他賜爵,封伯乃至封侯都不是題目。
既然他冇有反心,又何必顧忌這些呢?
這些鄉兵野戰才氣不敷,但守城足矣。此時山東全省都被濟王光複,朱慈烺要做的隻是叫人領受城池罷了。
並且這皇明軍校的校長就是天子陛下本人,如果能夠進到皇明軍校讀書,那就是名副實在的天子弟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