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_第一百零八章 睢州許定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貴使存候心,許某必然將馬匹、糧食、銀兩備好,供貴使一行路上所需。”

...

陳順才感覺本身隻需求搖旗號令便能夠了。

在劉三水看來,濟南府城固然比南都城小了一些,卻也算是一座了不起的雄城。

除了棉甲外便是鎖子甲最多,有三千副。這但是大家都奇怪的尖貨。劉三水不敢做主,隻能先稟報上官再來決定把這批鎖子甲分給哪營。

...

扯淡!

固然降清後的報酬不如預期,但好歹心中懸著的一顆石頭落地了。許定國再也不消為向誰效命憂愁,大清成了他獨一的主子。

他們為旗主兵戈,為大清國兵戈,理該享用虐待、特權,吃鐵桿莊稼!

...

剩下的便是一些初級軍官用的甲冑了,數量很少。

這些隻配做燒火棍的劣等火銃就讓他們持續爛在兵庫中吧。

陳順才一踢馬鐙翻身上馬,牽著馬匹等候主子的下一個號令。

如此一來,看似事情量加大了,實則大大減少了無勤奮,使效力較著晉升。

...

莫非要讓崇高的旗人和卑賤的南人泥腿子一樣撅著屁股在地裡種莊稼?

如此一來便會呈現很嚴峻的題目。

對此陳順纔有些擔憂。

從京畿去山西的路上,根基上都是如許的氣象,時不時的還能看到路邊三兩隻野狗在撕扯著屍身。

陳順才感覺能夠把目光放的長遠一點。

在劉三水的建議下,他們先把這些甲冑、兵器分類,再按照各營兵士的特性停止分發。

對此劉三水不感覺有甚麼可惜的。

兵器的環境則要龐大的多。

不過劉三水可冇有多少時候旅遊名勝。他要賣力盤點兵庫中的甲冑、兵器,好分發給即將開赴奔赴山東各地的袍澤。

濟南城中名勝一點不比南京少,人文聚集倒是有小江南之稱。

不過劉三水有在船埠卸貨的經曆,比起其他兵士做的還算有板有眼。

濟南不愧是省會,兵庫中的儲備可謂豐足。

長矛加上長槍一共有七千杆。

劉三水感覺遵循各營一千套發下去,不會有人提出貳言。

接下來的幾日各營會彆離前去山東各重鎮代替北上的徐州總兵高傑部駐防。

如果多鐸王爺要一鼓作氣持續打關中的話那麼他還是有機遇搶來一個婆孃的。

如果對治下南人如此嚴苛,必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逃脫。

劉三水細細數了一遍,勉強夠分給各營將官。

兵庫當中最多的甲冑就是棉甲,一共有八千副。這類甲冑是給普通的兵士裝備的,步兵、馬隊皆可。

不過還是有好動靜的。

但既然軍令如此,他也隻能服從履行。

可滿洲大兵不會管這些,他們隻顧肆意宣泄獸慾,底子不考慮結果。

當然如許也有個壞處。

神策軍中的火器裝備比例很高,且都是火器司特供的上等尖貨。

...

為了活命,為了儲存,京畿地區的南人冇有挑選。

“嗚嗚嗚~嗚嗚~”

(更新送到,求保舉票支撐~感激書友20180415011703197的500幣打賞,感激骨頭巨,書友天降之仆人公,書友書草我是豪哥的100幣打賞~)

但他擔憂又有甚麼用呢?

因為神策軍各營體例中都少不了長槍手,遵循體例分派下來根基上每營都能分到五百到一千杆備用的長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