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_一零五 京南鈔關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宣德四年始創設,“宣德四年,以鈔法不通,由商居貨不稅。由是於京省商賈湊集地市鎮店鋪門攤稅課……悉令納鈔”,說白了,這就是皇上看著那些商戶光占著地界兒不拿錢內心不舒坦,因而就想了個由頭兒開端收稅。鈔關開端時候附屬於戶部,厥後因其稅收多用以付出軍事撫賞用度,改由兵部統領。

在接下來的幾天,連子寧便馳驅於辰字所和戴府之間,五天以後,終因而拿到了本身想要的東西——一紙文書。

以是,甭管鈔關能真正收上來幾兩銀子,隻要設立鈔關,代表的就是一個征收商稅的態度。以是難度纔會如此之大!

連子寧點頭:“現在還冇有更多的人手,內裡的人不值得信賴,如許,我先撥給你五小我你先用著,這一段時候你可本身本身察看著,找幾個可靠的人吸納出去。甚麼時候夠了十小我,我就升你做個小旗。”

“當然!”

大明朝的官員家裡不經商的幾近冇有,而這些奸商,隻顧本身贏利,是一分銀子都不想交給國度的。實在明朝的商稅已經夠低的了,隻要三十稅一罷了,就這一點,他們都不想交。

站在戴府內裡,連子寧看動手中這張鈔繕在上好綢緞上的內閣鈞旨——皇上的旨意那叫聖旨,內閣首輔或者是內閣全部通過的號令,叫做鈞旨,其感化和職位,大抵就相稱於後代的國務院第多少號號令,固然不是法律,但是也有法律效力。並且就像是後代冇多人遵循法律反而是更多的遵循行政號令一樣,大明朝也差未幾,有的時候皇上的聖旨還不如這內閣鈞旨管用——長長的鬆了一口氣,他冇想到,本來他想的是很簡樸的,以戴章浦的權勢,再加上這事兒也是兵部的統領範圍內,應當是很輕易弄到的,但是卻冇想到,此時就連戴章浦都感到毒手,費了一番心力纔拿到。

之以是這麼難搞,歸根到底,還是在一個錢字——鈔關是用來收錢的。而凡事隻如果沾上這個錢字,那就龐大了。

實在鈔關收的稅並未幾,一開端的時候設立鈔關旨在征收船稅,臨清、杭州兩關也兼收貨稅,由各差禦史及戶部主事監收,船稅以載運商貨之船戶為征課工具。初期按運送路程之遠近和船舶大小長闊分歧分等稱船料,估料定稅。宣德四年規定,南京至淮安、淮安至徐州、徐州至濟寧、濟寧至臨清、臨清至通州各段均每一百料納鈔一百貫;自北京與南京間的全程,每一百納鈔五百貫。後又以估料難核,改成計算梁頭廣狹定稅,其標準自五尺至三丈六尺不等。

“啊?”溶月又驚又喜道:“派給我?這……”

成化十六年,各鈔關歲入鈔兩千四百萬貫,當銀十二萬兩。嘉靖至萬曆初,歲入銀大抵保持在二十三萬兩擺佈。萬曆中期,明神宗朱翊鈞大肆搜刮,鈔關稅收大幅度上升,至二十五年上升為三十三萬五千五百兩。天啟元年又猛增至五十二萬兩,是萬曆二十五年前的兩倍。

“情願,當然情願。”溶月一疊聲的應了下來,恐怕這個差事掉地下跑了似的。

“如何,不肯意?”

明朝的官員,讓天子給寵壞了,慣壞了,以是有事兒冇事兒就罵罵皇上,搏一個清名。而清朝的官兒,已經是被皇上殺怕了,打怕了,做主子也做慣了,皇上要收稅,他們敢說半個不字兒?你在清朝罵罵皇上嚐嚐?還廷杖?太便宜你了,誅你九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