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哀思地想著,本來漫漫中原的汗青、文明,便是靠如許的殛斃堆砌起來的。那些在汗青詩篇中燦爛過的大期間,有如大明,也難逃窮途末路的運氣。改朝換代,便是史乘裡那用血謄寫的一頁篇章。
“實在四貝勒真正想傳達我的話,我已經收到了。他得知你害了感冒,憂心如焚,讓我必然要照看好你,不得有半點閃失。”
“你我都曉得,金人是殺不儘,趕不走的。”
我不成置信地拿過信來,查對了一遍,這上麵清楚是皇太極的筆跡無疑啊。
到了正月,傳來了員外郎徐大化、禦史張鶴鳴等人共同彈劾熊廷弼大言欺世、嫉能妒功,再難奪職,隻會壞了遼事的動靜。正在兩邊爭論不下之時,金兵大肆打擊了西平。
果不其然,西平被圍困後,我便在承天府上見到了孫得功和祖大壽二人。他二人連夜進了王化貞的內殿參議應對之策。這一幕……真是似曾瞭解,一如撫順城破的前夕。
孫得功躊躇再三,“不過……如果你真的故意,孫某倒是有一事相求。”
孫得功逃回到廣寧後,亦把西平敗北、金軍屠城的動靜帶到了廣寧。全城百姓,皆惶惑不成整天。西平失守,□□哈赤把大兵屯在沙嶺,王化貞得知劉渠等人戰死西平,忙著派人催促熊廷弼督兵救濟,並親身催蒙古西虜前來助陣,把城中戰守事件委以孫得功和參將江朝棟二人把持。
變數便是明日……我曉得,這一天遲早是會來的,隻是未曾想到,返來的如許倉促,如許束手無策。
當日,孫得功孔殷火燎地找到了我,冇有解釋後果結果,隻是開門見山地說了六個字。
凡是守城要塞,必然依險阻而建,遼地的險阻,不過是高山峻嶺、大川闊澗。故此遼東以鴨綠一江分華夷,又以三岔一河分東西。河東有清河、撫順兩關,控住蠻夷入門,河西便是西平一堡,扼住聯橋渡處。努/爾哈赤圍攻西平,不過是為了拔掉要塞,進而謀取廣寧。
曉得王化貞冇有看破我們的這出騙局,我心安了很多。慎重其事地說道:“如需有我幫襯的處所,將軍固然直言。”
“孫將軍,我該如何做?”
我這才瞭然,難怪王化貞會同我說那樣一番話了。這信上亦冇有署名,他多數是想當然的覺得,我是熊廷弼的翅膀,想要從中作梗,壞了他的功德罷了。我那日偶然中說出的奉勸,更是令他對此事堅信不疑。
這個孫得功,的確不是甚麼賢人,但倒是可貴的實際。倒有幾分像是當代人的思惟,大事理都懂,民族大義也腐敗,隻是這些都比不上命首要啊。活著,不就是為了吃苦嗎?為了一口氣活著的人,畢竟是少數啊。固然大明的確有很多以身殉城的將士、民族豪傑,但像孫得功如許,在其位謀其事,隻想輕易偷生之人更不在少數。
“這封信是假的。”
孫得功將信收了起來,叮嚀道:“你大病初癒,就在這放心療養,王大人不會拿你如何樣的。”
“你當日在撫順,可曾問過李永芳,為何要降?”隻見孫得功捋了捋鬍子,大笑了兩聲:“實話說罷,我孫或人,隻是貪恐怕死罷了。”
到月中,王化貞動全廣寧之兵力,調派遊擊祖大壽、孫得功、黃進前去援助西平。熊廷弼則傳令駐守鎮武的劉渠、駐守閭陽的祁秉忠拔營赴援,兩軍在平陽橋相遇,明軍潰敗,孫得功領頭逃竄,隨後鎮武、閭陽的兵力也節節退敗。劉渠、祁秉忠在沙嶺戰死,祖大壽率部逃往覺華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