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天命_第二二二章 “自己的聰明人”(補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常家固然很牛掰,但是和定國公徐家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丟丟的,最起碼聖眷方麵,徐家就不是常家能比的,畢竟……徐家一門二國公也就不說了,常家也不差,但是朱棣的老婆、仁宗的老媽、宣宗的奶奶,她是徐家的人,就因為這個,徐輝祖在朱棣進了南都城以後都冇死成,徐增壽一係更是不時有奉上。

人貴有自知之明,單單一個自知之明,就足以讓楊尚荊打起精力來麵對了。

特麼的正統六年……正統六年那會兒,為了朝局穩定,直接把北京定為京師,南京改成陪都了,以是從實際意義上來講那也是潮劇嘴不穩的時候了,江南固然不說民氣機變,但也是勾起了另一輪的站隊,文官體係還好些,畢竟真正的大佬就是陪在天子身邊的那一批,但是勳玉體係不一樣啊,太祖建國、太宗靖難培養出來的兩批勳貴,大大小小的山頭林立,鎮守南京的、隨駕北上的、戍守各地的,多了去了。

畢竟……本地這幾個衛所的戍守範圍、包含戍守戰略,是戶部侍郎焦宏定下裡的,那是正三品的高官,外朝的一個大山頭,很有能夠仰仗著備倭的功勞和名頭混上兵部、乃至是吏部尚書的,莫說楊尚荊冇有阿誰權柄,就是有,也不敢輕動。

第二二二章

大隊人馬入了城,楊尚荊這邊的兵丁滿打滿算也就兩百人出頭,被安設在了城中大倉橋四周,金鄉衛這城池構築很講究,遵循的是劉伯溫構築南京紫禁城時候用的體例,叫“八卦乾坤”的佈局,除了普通的城池四門以外,還設有四個水門,恰好應了“休傷杜景、存亡驚開”八門,城池內裡的佈局大略就和迷魂陣彷彿,大倉橋、小倉橋是都會中間,也是糧草重地,把欽差的兵丁放在這裡,也算是一種對楊尚荊、或者是對皇權的尊敬了。

徐尚庸略一躊躇,還是說道:“正統六年,常家想汲引他做個福定都批示同知,被他婉拒了。”

“這邵飛……有點兒意義。”洗了把臉、涑了涑口的楊尚荊抻了個懶腰,整小我精力了很多的楊尚荊多少有點兒感慨。

而在這類時候,能夠看清楚事情,持續抱著定國公徐家的大腿不放,這就本身就是一種定力,他曉得到底誰的大腿比較粗,而不是因為麵前的一丁點兒好處,就放棄了真正的大粗腿。

跟在他身邊的徐尚庸點點頭,臉上滿是玩味的神采:“末將從家中外出之前,大人特地提點過這浙江諸多衛所的批示使,此中這邵飛邵天舉,倒是側重說過的。”

楊尚荊眉頭一挑,臉上閃現出獵奇的神采:“卻不知魏國公如何點評此人?”

邵飛邵天舉作為一個正三品的批示使,當時候改換門庭,實際上就是把一全部金鄉衛扔給了老常家,因為常家把他調走高升,必定是有背工讓自家人接任這個位置的,固然說這在大明的朝堂上不算甚麼,徐家也不差這一個衛所的掌控權,但是他在關頭時候的這類站隊傳開了,徐家必定是很歡暢的――最起碼從魏國公對他的評價上來看,印象分就很高,此後如果提起來,加個爵位是癡人說夢,但少說也是一省都司。

太宗駕崩那會兒,仁宗籌算遷都回南京,就把北京又定了行在,當時勳玉體係內裡就是一陣混亂的站隊,各級都司、批示使乃至上麵的守禦千戶所,說是洗了一次牌都不誇大,以是當北京再次被定都的時候,南邊的混亂也便可想而知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