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大明_第119章 北京9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如果將這些錢全數拿去養軍隊的話,一百萬人的軍隊,也就均勻分到0.2兩白銀。

但是印刷紙幣太輕易了,明太祖缺錢了就印一波。

除了用紙幣當軍費外,朱元璋還拿紙幣來賑災。

王鼎籌辦把大明朝廷給破虜堡十年的市賞一次性給借出來。

喜好殖民大明請大師保藏:殖民大明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這一下子北都城炸了。

一樣是一石米,才過了十年就漲了5倍,並且這還隻是紙幣貶值的開端,從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到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貨幣更是貶值了兩千五百倍。

但是這個大明寶鈔因為冇有金銀作為支撐,並且短時候內發行量又大,以是在很短的時候內就敏捷貶值。

這個期間的銀子不但成色差,並且假銀很多,摻鉛,摻假銀(鉑金)的數不堪數。

洪武八年之前,因為缺銅,以是明朝銅錢的年製造才氣獨一二十萬兩白銀擺佈。

我們前麵說的洪武23年印了1500萬兩紙幣,此中600萬兩都被朱元璋拿去賑災了。

戰役開端以後,建文帝的財務更加嚴峻,因而就開端利用寶鈔發軍餉,發軍餉還是遵循官方兌換比例發的。可想而知那些拿到軍餉的兵士的戰役力了。

以是在靖難之役中,拿著廢紙一樣的南軍兵士根基上一見北平軍拔腿就跑。

以紙幣對抗黃金、白銀,這場戰役其實在經濟層麵上早就已經分出了勝負。

當年建文天子朱允炆下台後,持續主動推行大明寶鈔,並且規定大明寶鈔為大明獨一法訂貨幣。但是因為財務缺口很大,因而建文帝就不斷印刷大明寶鈔。成果印的越多,大明寶鈔貶值越快。

遵循當時的米價,這些錢底子就買不到一石米。

但是隻要到王鼎的債市兌換一次就能拿到純銀和銀幣。

因而開端有獵奇的公眾到發賣債券的鋪子采辦了少量債券,然後到中間的債市賣掉,成果然的兌換了出了王鼎的九九銀條和銀元。

王鼎的銀條和銀幣成色好製造精美,一上市就讓人曉得了甚麼是好錢。

那一年,朱元璋累計印了一千五百萬兩的紙幣,此中約九百萬兩拿去犒賞擊退元帝國殘存權勢的藍玉、郭英等人了。

實在冇有體例的王鼎不得不在鋪子裡新建了一個債市。

然後羊群效應就開端了,大量的淺顯公眾也開端大量采辦這些債券,不過大部分采辦的都是一年期債券。

聲明債券能夠隨時遵循麵值停止兌換白銀。但是不到期不給利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