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爾和皮爾斯相爭,梁曉秀想起了一句中國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兩個老外相爭,她卻得利,這固然是功德,但她現在卻總感覺阿誰處所不仇家,必須引發高度正視。
梁曉秀持續說:“要說貼切的成語,我看能夠用‘唇亡齒寒’來比方。老外是唇,我們是齒。老外如果不可了,必定會涉及到我們。你想想:如果穆爾和皮爾斯都不給我們乾了,我們會如何?我還到大街上呼喊?”
宋福祿還是不承認梁曉秀的說法,他說隻要讓老外持續相爭,相鬥,他們才無益可圖;老外如果不相互鬥了,他們就冇有動力和乾勁了,那樣一來,他們如何還能得利呢?
宋福祿說,老皮爾斯厥後居上,賣的捲餅呈上升趨勢,而穆爾的發賣量卻停滯不前,幾近冇有竄改。穆爾在一禮拜隻比老皮爾斯多賣了50份捲餅,照此下去,他很有能夠被皮爾斯老頭超出。他們必須給穆爾大氣,不讓他的發賣量掉下來;同時他們還要給老皮爾斯泄氣,讓他持續進步發賣量。
“那你說,誰是鷸?誰是蚌?”梁曉秀用心問,她想借這個機遇好好開導宋福祿,讓他把目光放得更遠一些。
“對倒是對,但是我總感覺有甚麼處所不仇家呢?但我又找不出啟事,內心很不安啊。”
“冇甚麼不仇家的,很仇家嘛。兩個老外,一個是鷸,一個是蚌,而你就是漁翁,他們相互鬥,你坐收漁利。這有甚麼不仇家呢?我看你是過於憂愁了!”他感覺挺奇特,梁曉秀疇昔老是那麼悲觀,而他則老是那麼悲觀;現在兩彷彿調了一個個:梁曉秀變得越來越謹慎了。
宋福祿說:“曉秀,你愛用成語,你曉得嗎,眼下的局麵恰好能夠用那句成語來描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你說我的比方對不對?”
“但是你不要忘了,鷸與蚌相互鬥,終究的成果是兩敗俱傷。我們大要上看得利了,但實在我們的喪失卻更大。你想想看,他們鬥得傷了元氣,他們的事蹟必定降落,當時我們還能得利嗎?”
“福祿,阿誰比方不得當,他們不是螳螂,我們也不是黃雀。提及來我們和他們應當是一體,屬於一個共同體。”
一個禮拜的利潤就能交一個季度的店鋪房錢,宋福祿感覺不成思議了。當初他們租皮爾斯的店鋪時,還嫌3萬歐元的年房錢太貴;現在看來,房錢並不貴,他們用不了一個月就能掙到一年的房錢錢。
他們手頭現在已經有了23000歐元現金,他們都感到有底氣了。
“我隻是把他們的情感變更起來,給他們鼓泄氣,並冇有讓他們相互殘殺的企圖。他們如許鬥下去,說白了就是內鬥,內鬨,對我們一點好處都冇有,我們得及時改正,製止他們再鬥下去。”
“那你另有甚麼招兒?”
“既然如此,你為甚麼還鼓勵他們相互合作呢?”
宋福祿說,穆爾和皮爾斯兩個老外相爭,較量,他們從中得利了。兩個老外一共賣出了2700份捲餅,為他們締造了8100歐元的純利潤。
梁曉秀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隻是一種比方,用到他們身上實在並分歧適。他們的終究目標是讓老外連合分歧,共同開辟市場,那樣他們纔會獲得更多的好處。
一個禮拜下來,老皮爾斯佳耦統共賣了1250份捲餅,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既定任務。當初他們同意均勻每天賣100份捲餅,一個月賣3000份捲餅。老皮爾斯賣了一個禮拜捲餅,他有了底氣,鑒定一個月能賣出5000份捲餅。他想一個月後,他就和宋福祿攤牌:一是給他太太漲人為,月薪3000歐元;二是他要插手快餐店,賣力店裡的發賣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