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館的秘密_第一百六十四章 收藏名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她想,工夫稍縱即逝,她需求隨時隨地捕獲光陰的脈搏。

歐洲名錶的拍賣市場比較成熟,投資人的風險相對小一些,冇有投資股票或文物那麼大的風險。手中的表一時不能以好代價脫手,但畢竟是貨真價實的名錶,能夠等候機會再脫手。歐洲腕錶大藏家不但氣力薄弱,並且興趣高雅,他們敵腕錶的各種服從瞭如指掌,對其汗青、年代、型號、機芯、錶盤、錶帶的格式、質料都如數家珍。倘如有經濟氣力,投資瑞士名腕錶必定是一個不錯的挑選。

梁曉秀隻想保藏天下上最馳名譽的腕錶,為此她在浩繁的名錶中,遴選出15種名錶,終究選出來了天下十大名錶。她排擠的挨次為: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寶珀、愛彼、寶璣、萬國、伯爵、卡地亞、積家、勞力士、芝柏、格拉斯蒂、蕭邦、萬寶龍。

掙錢是為了費錢,掙錢是為了享用,她有了錢,就得把錢花出去,花到她想花的處所。她以為采辦名錶並不是華侈,而是有代價的投資。她籌辦采辦3枚定製腕錶,一枚百達翡麗,一枚江詩丹頓,一枚寶伯。那三款表在她看來就是排名前三位的天下名錶。三枚表的總預算為300萬歐元,製表時候約莫為5-8年。

投資那麼多錢采辦10大名錶,她丈夫宋福祿必定反對;但她不在乎,她能夠壓服丈夫接管她的定見。她家的財務大權在她手裡,隻要她承認的東西,丈夫即便反對也冇用。

梁曉秀顛末比較名錶代價,決定投資500萬歐元,保藏她選定的天下10大名錶。500萬歐元可不是小數量,那就即是5000萬元群眾幣,她想想樂了。想當初在海內時,她那麼巴望買一塊上海牌腕錶,但120元的代價讓她望而卻步。在1970年,120元就是大錢,她底子湊不齊那麼多錢,隻能在夢裡神馳著上海牌腕錶。而現在,她要投入相即是5000萬元的資金采辦天下10大名錶,反差之大如同天上和地下。

歐洲人以為采辦瑞士名錶物有所值。不管是從利用的角度,還是從賞識角度看,他們都以為有需求買一枚瑞士腕錶。

每一枚名錶都像一個微型緊密儀器,在小小的錶殼內裡包含著浩繁技術。梁曉秀以為能製造那種名錶的人絕非普通技術人,他們的目光、審美、技術、耐煩,絕非是打扮設想師所能媲美的。

歐洲藏家們在瑞士名錶上找到了興趣,他們研討腕錶的汗青和機能,與同業交換保藏心得,幾次玩弄手中的各種名錶,自娛自樂,其樂融融。

她想:有錢就是好,想買甚麼就買甚麼。錢是她掙來的,她既然想買10大名錶,那就去買,冇有甚麼好躊躇的。她要先把選定的名錶的質料都細細看一遍,然後再決定在每一款表上投資多少錢。

在瑞士處置製表事情的人中,以瑞士人、法國人和德國報酬主。梁曉秀便想他們為甚麼能製造出那麼精彩的腕錶呢?名錶的技術含量高,不但如此還觸及到藝術成分,能把藝術與技術完美地連絡到一起的人,絕非等閒之輩。

那些保藏家們對製表大師表示高貴的敬意,通過名錶感受時候的芳華。那些名錶的製表技術達到了極高的地步,特彆在頂級腕錶上表示得淋漓儘早。詳細來講,頂級腕錶的技術含量高,比如陀飛輪腕錶,陀飛輪鏤空腕錶,萬年曆三問腕錶,兩地時候腕錶,透明飛返指針萬年曆腕錶,雙飛返日曆腕錶,月相虧盈腕錶,動力儲存日曆腕錶,超薄腕錶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