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色景清奇,恰是瑤琴撥理時。
蘇武接旨謝恩,退出朝門回府,略為摒擋家務,不敢擔擱,帶了十數個仆人,背了聖旨,上馬出京,不分星夜,一起兼程而進。來得甚快,早到雁門關前,高叫:“守關軍士聽著,今有和番欽差蘇大人到此,快快開關。”軍士傳聞,不敢怠慢,忙報知李元帥。元帥一聞此信,吃緊開關,驅逐欽差蘇大人。入關見禮,分賓坐定,元帥一麵擺了拂塵酒接待。席間,李元帥叫聲:“蘇大人,此去奉旨和番,免動兵戈,固是美事,倘番人執意不從,又當何如?”蘇大人見問,連歎幾口氣道:“不瞞元帥說,小弟奉旨和番,也是冒死前去。無法聖意如此,微臣隻得依旨而行。”李元帥傳聞,稱是,便道:“小弟這裡撥一千人馬,護送大人前去便了。”蘇武伸謝,連宣稱呼:“元帥,小弟承情了。”隻等席散,安息一夜。
桃紅柳綠如鋪錦,粉黛尋香弄玉枝。
春宵如許人爭看,合法弄月玩花時。
寺遠不聞鐘鼓勵,更深但見鬥星移。
話說公主抱怨一回,又羞忿一回:“想奴自幼父王、母後俱喪,依了王兄、王嫂長大成人,年已十九,希冀王兄代奴選一個好駙馬,使奴畢生有靠,誰知王兄不念骨肉之情,將妹子用美人計出乖露醜,成何體統?倒不如尋個他殺,以完畢天生果便了。奴死以後,王兄必然要斬李陵,免得醜名落於外人之口。”想定主張,哀哀哭泣,不消夜飯,打發宮娥都去睡了,單獨伴著銀燈,閉上房門,朝外雙膝跪倒,叫聲:“父王、國母,想自幼丟下孩兒,固然是王兄扶養成人,隻為抓住漢將李陵,王兄勒逼此人降順,滿朝文武並無戰略,反用妹子去哄漢臣,一點熱誠全然不顧,硬拉妹子到白虎殿內,見那麵熟男人李陵,被他一番熱誠之言,教奴怎當受得起?奴一不恨李陵熱誠了奴。常言:忠臣不事二主,李陵不貪繁華,要算一個奇男人,這也難怪於他。二不恨王兄用計哄奴。他為江山社稷,珍惜李陵是個豪傑,要想得一根擎天柱。三不恨皇嫂並不勸止。王兄將奴哄誘,她與奴同是女流之輩,有何主意?四不恨滿朝文武平時高官厚祿,不能代王分憂,隻進一個無恥的戰略,貽笑四方。恨隻恨奴家生來薄命,枉在皇宮走一遭,滿庫金銀,成何用處;滿箱珠寶,留與彆人,奴是一概都帶不去,隻落得熱誠之名。罷,罷,父王、母後俱在陰司,略等一等,女兒就來也。”祝告一番,抽身站起。耳聽角樓已交五更,不由地杏眼圓睜,銀牙亂咬,怕的天明有人反對,恨了幾聲,忙拔出寶劍一口,照定項下就是一劍刎去,才子雙足頓了幾頓,項下鮮血直流,屍骨倒於地下。不幸一個烈性女子,全節全義,一旦輕生。
今後芳魂歸玉闕,賢哉不愧一時名。
又自歎一首詩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