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門月影斜,村樹木葉脫。
太甲顛覆湯之典刑長孫無忌
姬公施事兼三王,禹湯文武。
瑞娘看了,笑道:“虧她又會猜,又會做。我既能做,豈不能猜?”遂亦於花箋後,寫出四句道:
晏述猜畢,說道:“六謎俱妙,至末後第五倫一句,尤其偶合。”說罷,再看第三幅紙,隻見上寫道:
[黃鶯兒]詩謎記相酬,痛當時,讖早留。小樓有女今存否?夕陽已收,缺月一鉤,半明不是圓時候。鵲橋秋,將人隔斷,未得合牽牛。
自此晏述所作之文,常把來與瑞娘評閱,俱切中竅要。晏述更加歎服,把老婆當作師友普通相待。至十八歲秋間去應了鄉試,回到家中寫出三場筆墨,送與子鑒看。子鑒稱賞,覺得必中。再把與瑞娘看時,瑞娘道:“三場都好,但第三篇大結內有一險句,隻怕不穩。”及至發表之時,晏述中在一百二十七名。本來晏述這卷子,房師也嫌他第三篇大結內有險句礙眼,故取在末卷。不想大主考看到此句,竟不肯中他,欲取筆塗抹。忽如有人拿住了筆,耳中如聞神語雲:“此人仁孝傳家,不成不中!”主考驚奇,就批中了。當下晏述去謝考,房師、座師對他說知其事。晏述知是父親積善而至,非常感慨,又深服瑞娘會看筆墨。恰是:
禹龍門女,年十四歲。
瑞娘寫畢,付與孫婆持去答覆了瓊姬。自此今後,兩個女郎雖未識麵,卻相互敬愛,賽過親姊妹普通。
長亭長送遊子去,迴路回看春日斜。
俊眼衡文服內人,慈心積善賴尊君。
召橋此四字內亦藏五言詩四句
晏述看了不假思考,就提起筆來寫道:
孔子為邦酌四代,虞夏殷周;
查原書131頁
小樓女那邊,斷橋人未合。
女郎分歧解文章,難許鴟鴞配鳳凰。
話分兩端。不說晏子開一家榮慶,且說晏敖當初把兒子奇郎與禹家聯婚時,其妻方氏取出私蓄的好銀六十兩,封作財禮送去。厥後瓊姬既死,晏敖索得原聘銀兩,方氏仍欲本身保藏,晏敖不肯,方氏立逼著要,晏敖便去依樣傾成幾個銅錠,搠換了真銀。方氏那裡曉得,隻道是好銀,恐奇郎偷去賭落,把來緊藏在箱中。不想奇郎倒明知母親所藏之銀是假的,真銀安閒父親處,因探知父親把這項銀子藏在書房中地板下,他便心生一計,捉個空去母親箱中偷出假銀,安設在父親藏銀之處,把真銀偷換出來做了賭本,出門去賭了。方氏不見了箱中銀子,明知是兒子偷去,卻因寵嬖之故,恐張揚起來倒觸怒了晏敖,隻索忍氣吞聲的罷了。又過幾時,晏敖為積欠積年條銀五十餘兩,縣中出牌催捉,公差索要使費,晏敖那裡肯出。公差便立逼完官,晏敖一時無措,隻得要取這六十兩端來用。那日已是抵暮時候,公差坐著催逼。晏敖忙在書房地板下取出銀子,吃緊地兌準,把剩下的幾個錠也帶在身邊,以便增加。同了公差,奔到縣前投納。他隻道這銀子是搠換老婆的,哪知又轉被奇郎搠換去了。當初隻為要騙老婆,把這些假錠弄得與真錠普通無二。本日倉猝中那裡看得出,竟把去納官,卻被收吏看出是銅錠,扭上堂去稟官。知縣正在堂比較,看了假銀,勃然大怒,喝叫扯下去打。隻見晏敖身邊又掉出一包銀子來,知縣叫取上來看時,卻又是幾個銅錠,更加憤怒。那押催的公差,因怪晏敖冇使費與他,便跪下稟道:“這晏敖是慣使銅的,外人都叫他是‘晏寡銅’。”知縣聽了,指著晏敖痛罵。當下把晏敖打了二十板,收禁監中。方氏在家聞知此信,吃驚不小,忙令人去賭場裡報與奇郎曉得。奇郎明知是本身害了父親,恐父親今後要與他計算。便也不歸家,竟不知逃向那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