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老伉儷群情,早有二十四名宮娥出去,一一叩首已畢。老佳耦叮嚀撥在香閨二蜜斯部下服侍,眾宮娥承諾,侍立兩旁。賽昭君叫聲:“爹孃不必爭辯,想姐姐身故番邦,大仇未伸,漢朝又無豪傑能將去殺番兵。不是孩兒敢誇大口,縱番邦有很多妖術奇能,隻消孩兒領兵前去,管叫番人一個不留,還要踏平番城,代我姐姐報仇,方泄心頭之恨。本日皇爺肯將續婚,恰是遂孩兒平生之誌也。”國丈佳耦聽了賽昭君一番言語,一齊哈哈大笑道:“孩兒小小年紀,不知外邊事體,隨便誇言胡說,想天朝征番,勇如李陵,尚且被捉;猛如彭殷,不免死難;百花中箭,李虎亡身,蘇武遭困。就是李廣,大哥老將,也有萬夫不當之勇,尚且折了很多人馬,被番人殺得閉關不出。是以漢王無法,將你姐姐前去和番。量你不過一個荏弱女子,手無縛雞之力,焉知行兵之事?少要胡說,使外人聞知,豈不貽笑風雅!”賽昭君道:“爹孃休要藐視孩兒,孩兒若不稟明與爹媽,爹媽也不曉得此中有個原因。”國丈道:“有個甚麼原因,可細細說與我們曉得。”
貴到人王強不得,前姻緣即後姻緣。
一座荒墳憑弔問,淚痕空把紙錢燒。
先因多女不堪愁,身入皇宮慰白頭。
這一夜,漢王心急如火,並未安睡,隻聽角樓三鼓,已交子時,即叮嚀宮中,張燈結綵,點得如同白天,親排鑾駕,候在宮門。張相早已曉得,飛馬報知國丈,國丈一聞此信,吃緊清算,忙將女兒上輦,一起護送。進了午門,到了五鳳樓前,隻聽得一片歌樂細樂齊奏,對對宮燈來接,接到娘娘,下了玉輦,漢王用手挽進昭陽正宮,先行私禮,後行朝禮,禮畢坐下。剛到五更,漢王出朝登殿,受文武朝賀,國丈亦隨班見駕,漢王叮嚀:“眾文武俱赴清閒殿賜宴,張相陪國丈賜宴便殿。”一聲旨下,眾臣謝恩。漢王退朝,仍到昭陽正宮,新後趕緊接駕,口呼:“萬歲,蒙恩汲引,召選入宮,念臣妾年幼,恐有不到之處,望皇爺恕罪。”漢王聽這一陣燕語鶯聲,由不得心花放蕩,趕緊雙手扶起,叫聲:“梓童休要如此客情,且賜錦墩坐下。”新後謝恩,站起告坐,漢王見她說話溫存,身材窈窕,心中大喜。說著,不覺紅日西沉,宮內點起燈來,漢王又在燈下旁觀才子,更加非常超卓,比活著昭君還要勝似幾分。漢王正在賞玩新後,忽見內侍跪下啟奏。未知所奏何事,且聽下回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