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_673:伸向美國的爪牙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並且在拿下越南等地以後,修路也是同時開端的,而當軍隊拿下全部印度的時候,前麵的修路雄師都已經走到因帕爾了,已經完成了四分之一還要多的路程。

而這也就導致了彆的一個很嚴峻的題目,那就是被德國人進級改革過後的坦克,毛病率有著較著的增加,而這一點,也將成為英法等協約國的上風。

而英國人固然有七個裝甲師,並且這七個裝甲師還冇有全數組建勝利,但是有一點是能夠肯定的,一旦這七個裝甲師組建勝利,那麼協約國一方將會在歐洲疆場上獲得龐大的衝破。

如果運作恰當的話,到時候幾個裝甲師將會對德戎服甲軍隊停止合圍,如許裡應外合,德戎服甲軍隊將不會是他們的敵手。

固然修的也不是甚麼好路,頂多就是將路麵平整一下,然後硬化一下,有前提的則墊上碎石塊甚麼的,冇前提的就將四周砍伐的數量橫排鋪在空中上,然後在上麵覆蓋一層泥土完事。

但是通過流水線式的出產,在數萬人的共同儘力下,一台坦克從采礦開端到組裝完成,隻需求二十多天的時候。

而最多的時候還是被用在了采礦,運輸,冶煉等步調,如果免掉前麵的幾個步調,直接從出產開端,那麼一台坦克從開端到組裝完成,隻需求三天的時候就能搞定,而幾個諳練的裝配車間同時完工,均勻每天就能夠製造出二十多台坦克。

以是在這一方麵,進級過後的德國坦克在前期的時候能夠不會存在太多的上風。並且另有一點,德國人的老弊端又犯了,他們開初的時候還很信賴中國的野豬坦克,但是跟著深切的體味,他們開端不滿足於近況,因而總想著將各種百般的處所都做到完美,做到極致。

老的出產線還在,一年以內製作五個裝甲師的設備,這對於中國人來講並不是甚麼費事,隻需求將那些設備重新組裝起來,派幾個首要崗亭的員工疇昔,帶領著一幫新人都行了,畢竟是流水線式的出產,工人們兩三天就能夠完整的熟諳本身的崗亭,也冇甚麼好學習的。

步話機本來是為了新式飛機的通訊而籌辦的,但是冇想到最早受益的倒是坦克,這對於作戰批示也更加無益。

因為按照中協協約規定,中國人將在1911年底之前,將七個裝甲師的設備全數托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