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3月上旬,當北京第一次停止國會推舉時,國黨初選得勝,共獲得參眾兩院392個議席,占總議席的45%,高居榜首。宋教仁在鼓吹途中聞訊鎮靜非常,覺得追求政黨政治的抱負即將實現,遂籌算繞道滬寧返京,為構造第一屆任務內閣作籌辦。在上海期間,他乃至考慮推“最為愚呆脆弱”的黎元洪為正式大總統,以便將權力一手抓到國黨手中。
凶手就逮後,顛末對凶手的家停止了搜尋,最大收成是在應桂馨家中查出一箱電報和檔案,這些電報函件表白,此案竟與趙秉鈞、洪述祖有關。
從血的經驗中孫先生猛醒過來,丟棄了對袁大頭的胡想,真正熟諳到“袁大頭不是個東西”。他提出采納“先發製人”的手腕,在南邊各省構造討袁軍,籌辦第二次北伐。
1913年3月20日晚10點43分,上海滬寧車站俄然傳來三聲槍響,緊接著一個黑影敏捷逃竄,空中很滑,黑影連摔兩跤,也顧不上疼痛,爬起來就向遠處疾走……
看著徐賁眼中深深含義,戴複東鬆開了握著車門的手,向著徐賁敬了一個軍禮,畢竟他的第一師還是附屬於兩廣陸軍都督府。
竄改叛逆顛覆皇權的星火燎原之勢已成,又且能被某一權勢所擺佈。1月13日,竄改軍在津浦線上首戰得勝,敗清軍於宿州等地,隨後占據了計謀重地徐州。
與此同時,英國、美國、德國、絲羅、島國、法國等帝國主義對媾和施加壓力,宣稱“中國的戰役若持續下去,將有危於外人的好處與安然”,促使兩邊儘快達成和談。混入竄改陣營的舊官僚和立憲派也蠍力把南邊引向擁袁的門路。在表裡勒迫下,竄改權勢作出讓步,孫先生頒發聲明,表示隻要清帝退位,袁大頭同意共和,即舉袁大頭當大總統。
戴複東一陣錯愕,他當然曉得徐賁屁股下現在這個兩廣軍當局都督的位置,和本來的統領一樣是花大錢買來的。
如同另一時空中的1911年12月29日一樣,上海固然南北兩雄師事個人在主動構和,但是各省代表集會仍然在奉天召開,集會中由獨立的16省代表43人列席,籌組中心臨時當局。孫先生在16張有效票中以15票的絕對多數,被選為中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表示火線的帶路摩托持續進步,徐丹一踩油門跟了上去:“大總統就這麼把竄改的果實拱手相讓了?”
趙秉鈞,時任國務總理,洪述祖,國務秘書,二人均是北京當局的核心人物,袁大頭的親信。此案的真凶竟是新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袁大頭。這一發明令巡捕房的人大吃一驚,他們頓時認識到此案事關全部中國的政局。
1913年6月,一封電報呈現在了徐賁的案頭上,:“免除兩廣陸軍都督徐賁,雲南都督盤小五,貴州都督白玉強的職務……”
這些人當中,首推因刺殺清攝政王一度名揚天下的汪精衛,袁大頭見他後堪大用,故擺脫免他一死,後暗中拉攏他為竄改黨中的內奸。
構和桌上的汪精衛不但是奉天臨時當局的代表,也是北方媾和代表,在此時更是彆有用心腸死力主張媾和,諷刺反對南北媾和並且籌辦停止軍事北伐的孫先生說:“你不同意和議,莫非是捨不得總統嗎?”
鼻子裡冷冷的一哼,徐賁悄悄的歎了口氣道:“我屁股下的這個位置,你還不曉得是如何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