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重的賞是王府總管鄭經親身送去的,固然奉上門的是銀票,但是看在貴妃眼裡那票子都是明晃晃金燦燦的,饒是她見多識廣,大世麵見多了,還是忍不住心肝直顫。
貴妃因為世子的這一番作為讓木墩兒把不識相的帽子扣在全部‘前人’的頭上,表示激烈的怒斥。
話是這麼說,誰把銀票現在收歸去,她能撲上去和他冒死。
前幾天王府又傳出世子生了病,還特特請了大夫,那又是為啥?
“心眼兒忒小,太愛記仇。”
……
一點兒真金白銀都冇有,但是恰好賞的這些東西敲鑼打鼓似的送來,她連轉手賣都不好賣。
自從木墩兒教給她當代人‘嗬嗬’的意義以後,貴妃就把這個嗬嗬贈給了世子專屬,凡是提到他,必是嗬嗬。
你故鄉甚麼王也很賢德,世子也還靠譜?我家世子不但靠譜,人還長的俊!麵寒潘安,比過宋玉,歸正你這輩子就冇見過那麼俊的,多俊?俊死你!
秦王世子倒是好,清算清算就給她送過來了,美其名曰謝柴榕脫手相救,實則這些送的東西華而不實,吃食也是要配套的,他們有這東西都冇有做這些東西的器具,再者這麼貴重的東西,普通小家小戶的人哪有會做的?看著都雅罷了。
自打秦王世子在街中被刺殺那天,明陽城裡就炸開鍋了,街頭巷議都是那場流血事件。
木墩兒深覺得然。
世子爺的所謂謝禮是在第三天送來的,冬早夏草,燕窩魚翅送來整整兩大提籃,誰看著都是大禮了,但是冇有人比貴妃更清楚,她在宮裡甚麼樣達官權貴冇見過,這些東西也就是他們扔庫裡的存貨,一批一批的時候過了就往下賞了,要麼講究些的就直接扔了。
貴妃怕的是秦王世子謹慎眼,聽了這些傳言,萬一曉得彆人當他是個怯懦鬼,嚇的龜縮在王府裡,一時候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把這仇算到她們的頭上。
她這絕對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從世子爺臨上馬車瞧她那一眼,她就看出來了這貨底子就不是外界傳說的那般風景霽月,刻薄仁德。
“幸虧好名,不然我們就慘了。”貴妃這時卻非常感激趙嘉這欺世盜名的性子,不然在他那位置無所顧忌起來還真就能把他們像螞蟻一樣碾死。
但是,不曉得從甚麼時候起,市道上垂垂傳出另一種謊言,旁人聽了不管信與不信都隻是笑笑,寶貴妃卻笑不出來――
秦王世子固然碰到刺客,但是囫圇個兒出來卻很多圍觀百姓看到了。
趙嘉在明陽城百姓裡口碑還是很好的,可貴有一個權貴大師品性那麼純良,做的都是功德的,加上人長的俊美無籌,很多人都拿他當明陽城的招牌一樣,像是……故鄉特產的那種高傲感。
產生世子遇刺事件,貴妃心不足悸,還真怕分分鐘被找後帳,鴕鳥心態一樣在丁字巷裡貓了兩天,厥後一想真被記恨上了的話,擺佈是個死,又還是巷子和衣鋪兩麵跑。
百姓看到的是完完整整,身上連臟都冇臟一處的世子爺,但是恰好一點兒都冇傷著,窩在王府裡小半個月冇出來了,那是為啥?
人得滿足。
“……這都是我們應當做的,秦王治下我們百姓才氣安居樂業,世子爺又是刻薄仁德,凡是能出一份力,哪怕拚上性命也是理所該當的,王爺這賞太重,民婦不敢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