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意_58.舊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陛下對太子的態度, 未免太冷酷了些, 即便因“不類己”,也不必透露的那樣較著。而當年勢發之際,也正逢聖駕幸東都洛陽,不在長安。”

“陛下不在長安,太上皇與太後並不睬事,那段時候,宮中諸事便皆拜托於皇後之手,”她安靜的看著皇後,道:“究竟上,涇陽候世子身後,也是娘娘通傳長安,定了秦王罪名的,不是嗎?”

皇後淚意暫歇,聲氣迫人:“秦王自幼惡劣,又是陛下愛子,即便是做錯事,也不會有甚麼,朝臣會非議,但毫不會死抓著不放,而太子呢?國之儲君,無數雙眼睛盯著他,不能有半分懶惰,更不要說汙點!倘若擅殺臣子,你曉得天下人會如何說他嗎?再進一步,乃至會被廢掉!秦王惡劣,長兄被廢,也一定有望儲君,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太子被廢掉,對他又有甚麼好處?”

她雖曉得文墨,但是《漢書》稀有十萬字,天子既叫研讀,誰知想說的是那句話?

“我是皇後,但也是母親,”她挽住鐘意手臂,倏然淚下,不忍道:“這麼做的時候,我何嘗不是心如刀絞?但兩害衡量,我隻能這麼選……”

“娘娘,”鐘意道:“你真的感覺,太子的歉意與退避,足以彌補這統統嗎?”

“我曉得,太子也很慚愧,”皇後眼淚漣漣不斷,悔痛道:“以是這些年,不管秦王如何相逼,太子都隻會謙讓……陛下為此事深覺得恨,屢有怒斥,太子的日子也很難過……”

鐘意“哈”了一聲,複又笑了,目光當中隱有幾分挖苦。

皇後心知她說的是何時,微微變色:“敢請見教。”

“太子已經在極力彌補了,重新到尾,他都冇想過要同秦王相爭,”皇後眼淚連綿落下,沾濕了她麵上脂粉,留下兩道淺淺溝壑,也突破了她慣來賢淑溫婉的含笑麵孔:“從小到大,他都很關愛弟弟,常常得了甚麼好東西,也會先讓給弟弟……”

“因為太子仁善,孝敬父親,和睦兄弟,秦王雖多次越軌,他卻從無惡言!”

“居士,你還太年青,不懂世民氣機,”她道:“屠夫隻需求放下屠刀,便可登時成佛,如許輕而易舉,可好人一旦做了一件好事,哪怕隻是微不敷道,也會萬劫不複!這是多麼的不公!”

她道:“娘娘,太子與秦王都是你的骨肉,為甚麼你隻心疼太子,憐他日子難過,心中煎熬,卻不肯為秦王想想?蒙受無妄之災,被迫揹負上那樣的臭名,朝臣彈劾的奏疏堆滿了太極殿,終究被趕出長安,莫非他便很好過嗎?”

皇後斂顏不語,麵色模糊有些陰霾。

至於內裡其他啟事, 卻不是能說與皇後聽的了。

“涇陽候世子無禮……”皇後勉強展開眼,淒然一笑,隱有哀色:“太子一時激憤,以是才……”

“居士,你可曉得,陛下自東都歸京,驅逐我與太子的,是多麼暴怒?”

鐘意安靜的看著她,道:“陛下說,我若無事,便可研讀《漢書》。”

“他是有些惡劣,但也冇殺過人,起碼,我冇聽過那樣的傳聞。再則,據我所知,當年勢發以後,也是娘娘深明大義,親身上奏,要求加以懲辦的。”

“那件事產生的時候,秦王才十二歲,但太子已經十八歲了。”她心中酸澀難言,眼眶濕意彷彿頓時便要湧出:“死的人是侯府世子,不是百姓,朝臣上奏,禦史彈劾,滿城風雨,若非陛下儘力包庇,娘娘曉得他會有如何的了局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