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誠如夢初醒,承諾一聲,倉猝朝一個內侍喊道:“快去!”
此時中間已有內侍拿來了文房四寶開端謄寫,而宰相和凝則頓挫頓挫地用他那極富磁性的聲音唸誦著:“我本天上人,偶爾下凡塵;家師鎮元子,道場號淩雲;塵凡三千日,動魄亦驚魂!吾今乘風去,蹤跡已不存。留書於此地,且莫尋靈均。”
李崧一聽,不覺看了楊光遠一眼,心說此人倒是極其機靈,暗自佩服不說,也急於表示一番,便接著說道:“陛下,現在天氣已不早了,如果想要渡河還得趕到白馬津,等趕到那邊最快也要入夜了,自古黃河不夜渡,如果比及明天再過河,隻怕連那郭儀的影子都看不到了。現在之計,須派快騎,急赴白馬津去,如果一兩個時候內能趕到的話,另有機遇渡河;臣記得河對岸的黎陽津不遠外有座虎帳,駐紮著一支禁軍,馬步各一千五百人,陛下可令渡河之人拿陛下調兵金牌,去那虎帳內隨機措置!”
隨即便聽李崧不屑地說道:“此書從未見過,非古來大師所留。”
楊光遠也趕了上來,勒馬停在石敬瑭另一邊問道:“陛下,依臣看那小子如果上不了天,必然會飛過河去,陛下如果要尋他隻怕要快些定奪。他在天上隨便一飛便飛疇昔了,我們在地上跑,但是跑不過的啊!何況真要渡河的話,那更費時候了!隻怕官兵過了河,他早就不見了蹤跡了!”
石敬瑭策馬衝出西城城門,再昂首看了看天空中那已經如豆粒兒大小的孔明大燈,又朝中間瞅了瞅樹木,判定了一下風向,感受本身先前的判定是精確的,再朝前察看一下,判定著天空那隨風飛舞的孔明大燈,到底會朝哪個方向去,以及是直接飛上天還是要落下來。
卻聽中間不遠處,李三娘拉著淚流滿麵的清寧,一邊安撫她一邊說道:“弟妹,先不要焦急惶恐,我們先看看這牆上寫的是乾甚麼再說。或許就是你的平哥兒給你留的手劄呢?”
其他世人包含天子皇後,頓時也都驚呆了,內心都在想……莫非這郭府三子郭儀真的是天上的仙童臨凡?特彆是心機深沉的馮道等人,一個頃刻便遐想到很多事情,比如想到那郭儀現在說是十歲,實在才過完八歲生日,因是臘月生日,便虛了兩歲,算一下時候取個整數也就是三千來天,這豈不就是牆壁上詩句所說的“塵凡三千日”嗎?並且之前那郭儀也曾說過有個師父,這回是擺瞭然奉告大師他師父就是天上的一個道號叫做“鎮元子”的神仙!
石敬瑭都開口為這幅字定性了,李崧、楊光遠自不好再上去否定一番,隻得悻悻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