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一件事,就是我死了今後,你能夠去投奔鎮上仁和堂張掌櫃,半年前爺爺就和他說過這個事情,他也答允。爺爺本想等你年紀大些再送去,現在也是冇體例了……疇昔你要機警些,勤奮些,莫教人家嫌棄……當個藥鋪伴計,起碼有飯吃有衣穿……你能吃飽穿暖,好好安生,爺爺我就放心閉眼啦……”
吱呀地一聲,虛掩的木門撞開,一個稚嫩的聲聲響起:“爺爺,我返來了,明天采了很多好藥材,去藥鋪估摸能賣五十文錢呢。”說話間一個約莫七八歲的男孩徑直走到屋角水缸,用半個葫蘆瓢舀了一瓢水咕嚕咕嚕大口喝起來。
鄉親們弄完土堆,又胡亂燒些香燭紙錢,做完對這個白叟在塵凡最後的典禮後便漸漸散去。固然對小男孩有著些許憐憫,卻無一人提出上我家去這類收留的話語。畢竟石鼓村根基都是苦哈哈的采藥人和獵戶,自顧不暇,冇有誰能不在乎多出一張嘴來。
“第三件事,爺爺也不知怎的講得明白……差未幾四十年前,爺爺年青的時候,傳聞四方山山頂上有仙草,吃了能夠長生不死,返老還童,代價萬金……當時年青氣盛,便想著去碰碰運氣……我呀邊走邊探聽,足足走了半年……等我能遠遠看到阿誰四方山的時候,當真是驚得合不攏嘴啊……那四方山就是因形得名,不像其他山嶽都是下大上小形似穀堆,整座山都是方剛正正……最嚇人是高,那何止千仞萬仞啊……如果這世上有神仙,那我信賴必然是住在這個山上麵……等過幾日我行到山腳,問了山腳村民才曉得,這千百年來想上山頂去的人多如牛毛,但祖祖輩輩就冇傳聞有成了的,能活著返來的都寥寥無幾,且非瘋即癲……久而久之,再無人敢試,往山上去的小徑都已荒涼……”
回得屋內,洪浩直奔灶台邊的米缸。這米缸不過是水桶粗細一個瓦缸,長年裝著高粱米,洪浩印象裡爺爺從冇有讓米缸空過,他也未曾在乎,現在想來倒是爺爺的藏寶手腕了。這段時候爺爺臥床,都是洪浩每日舀米煮粥,故缸裡高粱米十去六七,已快見底。洪浩探身伸手三兩下便摸到一個東西,用力抓起送到麵前,公然如爺爺所說像一顆鵝蛋,潔白如玉,大小重量都差未幾……如果不是爺爺先前交代了這東西的來源,小洪浩感覺這就是村頭李大娘野生的鵝下的蛋。又想既然爺爺留給我的東西,不管是不是寶貝,我都要好好留著。
隻見白叟伸手在床邊胡亂摸索,很快像是摸到一株草藥模樣的植物,塞進嘴裡,艱钜的咀嚼起來,想必此物是白叟早有籌辦,就等現在。一會兒工夫,白叟慘白的臉上竟然規複了些許赤色。
一座襤褸的茅舍,一張老舊的板床,躺著一個白叟。
“我看那東西像極了鐵匠鋪子裡剛出爐的鐵胚,通體通紅,不敢立即去拿……用一根手指漸漸靠近,卻並未感受熱度,反倒有一些冰冷,我便不再躊躇,一把抓在手中……就在我抓住的那一刹,聽到身後傳來一聲大喝:且慢——”
……
見爺爺冇有動靜,小男孩走到床前,才發明景象有些不對。固然爺爺臥床已經半月不足,但每日氣色尚好,高粱熬的粥每頓能喝一大碗哩……眼下卻雙目緊閉,麵如白紙,不見涓滴赤色。
白叟明顯已經油儘燈枯,就一口氣強吊著,彷彿在等甚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