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慘敗,讓劉備元氣大傷,他深知本身已有力迴天。在白帝城,劉備將兒子劉禪拜托給諸葛亮,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鄙人,君可自取。”諸葛亮涕零而拜,發誓要竭經心力,幫手劉禪,興複漢室。
劉備自幼便胸懷弘願,雖身處窘境,卻常常望著天空,心中想著如安在這亂世中匡扶漢室,重現大漢的光輝。他身長七尺五寸,兩部下垂可過膝蓋,目能自顧其耳,邊幅不凡,且為人謙恭、禮賢下士,深得鄉鄰的恭敬。
《漢昭烈帝劉備:亂世仁主的興複之路》
張飛在籌辦出兵前,被部將範疆、張達所害,首級被送往東吳。劉備更是肝火中燒,發誓要踏平東吳。他帶領雄師順江而下,勢如破竹,東吳軍隊節節敗退。
諸葛亮建議劉備與孫權結合,共同對抗曹操。因而,他親身前去江東,壓服孫權與劉備締盟。孫權任命周瑜為多數督,率領三萬吳軍,與劉備的軍隊一起構成孫劉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抵抗曹軍。
第四節:三顧茅廬,隆中對策
劉備留諸葛亮、關羽等人鎮守荊州,本身則帶領龐統、黃忠、魏延等將領西進益州。劉備入蜀後,劉璋親身到涪城驅逐,對劉備非常禮遇。但劉備與劉璋各懷心機,劉備在龐統的建議下,決定謀取益州。
諸葛亮與劉備在草堂中縱論天下局勢,他向劉備闡發了當前的局勢,提出了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計謀構思,這便是馳名的“隆中對策”。劉備聽後,如撥雲見日,對諸葛亮更加恭敬,以師禮相待。今後,諸葛亮成為劉備的智囊,為他出運營策,開啟了新的征程。
在安喜縣,劉備一心為民,管理有方,深受百姓戀慕。但是,好景不長,朝廷下詔,要淘汰因軍功而任官的人。督郵來到安喜縣,想要刁難劉備,索賄不成,便要讒諂他。
在袁紹處,劉備雖遭到禮遇,但他深知袁紹難成大事,因而暗中尋覓機遇分開。不久,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便掛印封金,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在古城相會。張飛也趕來與他們彙合,兄弟三人曆經磨難,終究再次相聚,不由捧首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