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王_第174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燕思空此行,是受命巡查黔州府的巡按禦史,同時說降叛軍,他本是不能帶兵的,這八百人馬,是他向昭武帝討來的,隻聽他一人調派,不過,等他到了黔州,會晤到駐守黔州的大同軍將領,他攜有天子的密旨,著大同軍儘力共同他降服叛軍,但那些兵馬始終不是他的,不能善用,以是他手中可用之兵,就是這八百人。

燕思空心神一顫,頓了一頓:“封野定是早已曉得我來的動靜,他想趕在我到達黔州前拿下茂仁,不成,則退兵安營,在我有所行動之前,他是不會再動的。”

燕思空擇日解纜了。

“哎,燕大人太客氣了,這科舉之製,始終因呆板而受人詬病,豈能以此論是非。”

但黔州九郡的城池,修建的目標是向外抵抗蒙前人,麵向中原的幾座城池,最大的感化是保護糧道和關鍵,不管是城牆還是保衛,都比較虧弱,恰是封野能夠痛擊的軟肋。

燕思空點點頭:“沈兄當年連中三元,才調驚世人,小弟不過戔戔第七名,與沈兄一比,自歎弗如。”

他們一伍八百人皆是馬隊,且輕裝急行,自伏口糧,一起長途跋涉近千裡,隻用了十三天就到了。他們不能不快,再遲一點,怕封野已經把黔州給攻陷來了。

燕思空道:“不知沈大人這些年在茂名過得如何?”

“那是何人?”燕思空心想,這是何方崇高,一個小小的縣令,竟能麵對雄師壓境而抵死頑抗,這是如何的大誌和魄力,又是如何的勇敢和睿智,不由令他想起了當年的元卯,他必然得見見這小我。

“那封野……”

---

被迎進驛站,燕思空迫不及待地問起了茂仁的環境。

“回禦史大人,是王烈王將軍,但傳聞率軍守城的,是茂仁知縣。”

燕思空微微一笑,心想,這確是沈鶴軒的為人,看來他雖宦途儘毀,卻未曾自暴自棄,在其位司其職,哪怕做一個縣令,也做得不辱任務,實在令人敬佩,他道:“我與沈兄乃同門師兄弟,亦曾同在翰林院供職,不管如何,我得去看看他。”

“燕大人說得有理。”

中間一個官員拱手道:“沈大人雖是脾氣古怪,但自他來後,茂仁一縣被打理得井井有條,有法有度,獎懲清楚,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沈大人實在是一名不成多得的好官。”

黔州處於蒙古、大同和中原地區的交界之處,是河套地區延長向蒙古高原的獨一天然樊籬,過了黔州,再無崇山峻嶺,自古是西北的兵家要地,卻因為當年大晟痛失河套,再難以堆積起有效的防地。即便四年前封劍平大敗瓦剌,從蒙古馬隊手裡搶回了河套地區的部分城池,但蒙古的散兵遊勇不竭擾亂,劫奪完就跑,來無影去無蹤,冇有百姓敢定居於此,更遑論開墾農田,黔州兵馬不敷,想從大同調兵,恰逢封劍平冤死,大同武備砍半,自顧不暇,最後隻調來戔戔一萬兵馬,勉強靠著天險駐守。

如許的天縱之才,竟藏匿在這窮山惡水的處所做一個芝麻小官,實在是可惜。也難怪這蕞爾小城,能擋得住封野的叛逆雄師。

燕思空叮嚀道:“傳令下去,徹夜寅時拔營,明日務必到達黔州。”

“燕大人說得是,陛下更是賢明神武,燕大人既與封野有所淵源,又有說降夔州的三寸不爛之舌,實在是最好的使臣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