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曉得了王百戶的秘聞,項景昭做起事來更冇了顧忌,他雖秉承官位,可冇了宮裡人的庇佑,也不過是一個六品小官,如許的官銜,放在項家眼裡是非常不敷看的。因此項景昭隔日便拉了木青淵,先去拜訪了晉城知府,明裡暗裡地流暴露都城情勢。
本來覺得萬事俱備的項景昭得了這個動靜,頓時捶胸頓足,指天痛罵這知府冇出息。木青淵坐在馬車裡與項景昭說話:“現現在你又要如何辦?”
廖家被抄家時廖先生已是十多歲的年紀,之前一向過的都是錦衣玉食的少爺餬口,俄然家道中落,他也是因著旁支身份,又兼他母親孃家人使力才逃過一劫,為避故意人之耳目,隱姓埋名,隻取母家姓氏廖字為姓,古句何桑為名,展轉來到晉城,做了項家的外戶客卿。
木青淵一驚,下認識地反對:“不成,竇氏一族全族都是六皇子的人,你身為項家嫡子,這個時候與竇家人打仗,即便你冇有甚麼設法,外人看了也會多心。”
項景昭捏著靠椅的把手,目光沉沉地看著從車簾處暴露來的一屆青磚空中,很久俄然挑了挑眉:“先前不是說過竇公子是因為都城外無人纔沒法治這王百戶麼,既如此,我去做此人不就行了?”
項景昭天然曉得這知府不是傻子,不會偏信一言之詞,但是這王百戶的背景也太經不起考慮,並且這知府常日裡就看不慣王百戶的作為,早憋了一肚子氣,若查出真相來,天然會叫他不好受。
高雲長聽了項景昭的決定,非常晦澀地看了項景昭一眼,項景昭隻回他一個放心的眼神。他便也不好多說甚麼。
轉眼來晉城已五日,眼看著閒事已告一段落,項景昭閒下來,本要在這晉城多逛些日子,一來木青淵本來長年不回家,家中殷殷期盼著他歸去,二來高雲長的船已全數卸貨,又裝了新貨,萬事都辦理伏貼了,因高雲長乾的是閒事,遲誤不得,項景昭若要逛,到時候必得本身一小我乘船歸去。
若要問他怕不怕,倒不是非常怕,要問他愧不愧,彷彿也無多少愧,隻是內心總還留著些莫名其妙的不好受,這不好受出自那裡,項景昭說不出,或者說得出卻說不得。
木青淵想確切是這個事理,可內心還是感覺不安,又勸:“這皇子之爭的水但是極深,你可彆掉以輕心。現在你雖不想入局,可上麵那些人哪個不是人精?你隻要伸出一根指頭,都能刹時被這旋渦給吸出來,到時候要脫身就難了。”
項景昭翻了個白眼:“我原還感覺找到個懂我的人了,誰曉得你也跟雲長一樣,芝麻大點小事也想這麼多。”
項景昭笑著拍了拍他的手安撫道:“我雖打仗了竇公子,倒是跟竇宰相對著乾,如許兩兩相抵,反倒更顯我態度不明起來。”
項景昭是個非常判定的人,既下了這個決計,當天早晨利市劄一封,因為木青淵和竇鄂都在國子監讀書,相互有些友情,便又在信封內附上木青淵、項家的信物,連夜跟著水運貨船送往都城,餘下的事自叮嚀給廖先生打理。
他又暗想初見此人便感覺氣度不凡,本來是在書香家世中浸泡過的少爺,看廖先生學問辭吐都非普通掌櫃可比,又因為他在成年時家道中落,一起受儘蕭瑟,早看儘世態炎涼,性子愈發內斂,待人有十二分的禮節和傲氣,因此項景昭對他更加尊敬,也非常信得過他的為人,故而悄悄起了心機,要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