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華年_第十五章 送葬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光陰倥傯,她重回十歲翠綠幼年,勢需求輾動運氣不一樣的轉輪。

經年以後,陶灼華隱居洋溪湖畔,才從母親留在板屋裡的劄記發明瞭端倪。

因是家主不在,陶家門扉半掩,一向閉門謝客。因是中元節鄰近,陶灼華特地命管家請了幾位和尚來府中做了場法事,超度母親早登極樂。又親身沐浴齋戒,為母親謄寫了幾卷《地藏經》,虔誠地焚在佛前。

紅顏易老,美人遲暮。陶婉如等不來負心男人的懺悔,唯有飲恨在陶府故居,本該大好的花信年紀,卻在十年間鬱鬱終老。

“這個我已然細心想過,正與娟姨的設法不謀而合”,陶灼華擱了銀勺,目光悠悠遠遠地掠過湖麵,垂眸說道:“母親這平生,最喜好兩個處所,我們便在這兩處送她最後一程吧。”

有很多夏夜的影象,便是與孃親與孃舅一家人在洋溪湖畔泛舟。穿過那一座青竹曲橋,岸邊便是易安居士曾經隱居的順和樓。

她被陶超然接回陶府以後,整天鬱鬱寡歡,陶超然特地離著洋溪湖畔不遠處修了座板屋,供mm偶爾來這裡小住。

質本潔淨,還自清去,這是陶灼華能想出的最好安設孃親的體例。

捧著母親的骨灰最後一次登山,讓她再瞧一眼故裡的熱土,然後陶灼華便將盛有母親骨灰的瓷壇恭敬地埋在梨林一隅早便挖好的墓穴旁。

陶婉如與蘇世賢兩情相悅之時,那負心男人曾多次帶她到這裡玩耍,兩人談古論今,在洋溪湖畔泛舟,亦曾驚起滿湖鷗鷺,羨煞池中鴛鴦。

並不是陶超然容不下mm一副梓棺、占去三分墓穴,實是族裡人言可畏,陶超然不能置全部陶家屬人的非議於不顧。

陶婉如幼時養在深閨,及至嫁人也是本府,她這一輩子未曾踏出青州府的地界。娟娘曉得舊主子有兩處最愛,一是青州府西的雲門山,那一年踏青,她在山下百畝梨園爛漫時節與蘇世賢偶遇,今後萬劫不複。

能扼殺與蘇世賢統統的過往,陶婉如仍然放不下兩人初遇的那片梨林,另有洋溪湖畔的山川風景。

打從記事起,陶灼華瞧得最多的便是母親的眼淚。不管是春日遲遲,還是秋夜漸涼,陶灼華從夢中醒來,經常能夠發明母親孤燈獨坐,珠淚滿麵。

手捧著陶婉如的骨灰,陶灼華冷靜伴隨母親最後一程,她在心底祝頌母親一起走好,保佑本身和孃舅一家都能幸運安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