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葬孝殤天子於康陵。以連遭大憂,百姓苦役,方中秘藏及諸事情事,事減約非常家一。
詔車騎將軍鄧騭、征西校尉任尚將五營及諸郡兵五萬人,屯漢陽以備羌。
庚寅,以太傅張禹為太尉,太常周章為司空。
西域都護段禧等雖保龜茲,而門路隔塞,檄書不通。公卿議者覺得“西域阻遠,數有叛變,吏士屯田。其費無已。”六月,壬戌,罷西域都護,遣騎都尉王弘發關中兵,迎禧及梁慬、趙博、伊吾盧、柳中屯田吏士而還。
丙戌,清河王慶、濟北王壽、河間王開、常山王章始就國;太後特加慶以殊禮。慶子祜,年十三,太後以帝幼弱,遠慮不虞,留祜與嫡母耿姬居清河邸。耿姬,況之曾孫也;祜母,犍為左姬也。
夏,四月,鮮卑寇漁陽,漁陽太守張顯率數百人出塞追之。兵馬掾嚴授諫曰:“前道險阻,賊勢難量,宜且結營,先令輕騎偵視之。”顯意甚銳,怒,欲斬之,遂進兵。愚虜伏發,士卒悉走,唯授力戰,身被十創,手殺數人而死。主簿衛福、功曹徐鹹皆自投赴顯,俱歿於陳。
永初二年戊申,公元一零八年春,正月,鄧騭至漢陽;諸郡兵未至,鐘羌數千人擊敗騭軍於冀西,殺千餘人。梁慬還,至敦煌,逆詔慬留為諸軍援。慬至張掖,破諸羌萬餘人,其能脫者十二三;進至姑臧,羌大豪三百餘人詣慬降,並慰譬,遣還故地。
是歲,郡國十八地動,四十一大水,二十八大風,雨雹。
六月,京師及郡國四十大水,大風,雨雹。秋,七月,太白入北鬥。閏月,辛醜,廣川王常保薨。無子,國除。
甲申,清河湣王虎威薨,無子。蒲月,丙申,封樂安王寵子延平為清河王,奉孝王後。
冬,鄧騭使任尚及處置中郎河內司馬鈞率諸郡兵,與滇零等數萬人戰於平襄,尚軍大敗,死者八千餘人,羌眾遂大盛,朝廷不能製。湟中諸縣,粟石萬錢,蒼存亡亡不成勝數,而轉運難劇。故左校令河南龐參先坐法輸作若盧,使其子俊上書曰:“方今西州流民擾動,而征發不斷,水潦不沐,地力不複,重之以雄師,疲之以遠戍,農功消於轉運,資財竭於征發,田疇不得墾辟,禾稼不得支出,搏手困窮,有望來秋,百姓力屈,不複堪命。臣愚覺得萬裡運糧,遠就羌戎,不若總兵養眾,以待其疲。車騎將軍騭宜且振旅,留征西校尉任尚,使督涼州士民轉居三輔,休徭役以助當時,止煩賦以益其財,令男得耕作,女得織紝,然後畜精銳,乘懈沮,出其不料,攻其不備,則邊民之仇報,奔北之恥雪矣。”書奏,會樊準上疏薦參,太後即擢參於徒中,召拜見者,使西督三輔諸軍屯。十一月,辛酉,詔鄧騭還師,留任尚屯漢陽為諸軍節度。遣使迎拜騭為大將軍。既至,使大鴻臚親迎,中常侍郊勞,王、主以下候望於道,寵靈顯赫,光震都鄙。
壬寅,司徒魯恭罷。恭再在公位,選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數十人,而門下耆舊或不蒙薦舉,至有怨望者。恭聞之,曰:“學之不講,是吾憂也,諸生不有鄉舉者乎!”終無所言,亦不借之群情。學者受業,必窮核答辯,道成,然後謝遣之。學者曰:“魯公謝與群情,不成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