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_第136章 (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平原襄楷詣闕上疏曰:“臣聞皇天不言,以文象設教。臣竊見太微、天廷五帝之坐,而金、火罰星揚光此中,於占,天子凶;又俱入房、心,法無繼嗣。前年冬大寒,殺鳥獸,害魚鱉,城傍竹柏之葉有傷枯者。臣聞於師曰:‘柏傷竹枯,不出二年,天子當之。’今自春夏以來,連有霜雹及大雨雷電,臣作威作福,科罰急刻之所感也。太原太守劉瓆,南陽太守成瑨,誌除奸邪,其所誅翦,皆合人望。而陛下受閹豎之譖,乃遠加考逮。三公上書乞哀瓆等,不見采察而嚴被譴讓,憂國之任,將遂杜口矣。臣聞殺無罪,誅賢者,禍及三世。自陛下即位以來,頻行誅罰,梁、寇、孫、鄧並見族滅,其從坐者又非其數。李雲上書,明主所不當諱;杜眾乞死,諒以感悟聖朝;曾無赦免而並被殘戮,天下之人鹹知其冤,漢興以來,未有拒諫誅賢,用刑太深現在者也。昔文王一妻,誕致十子;今宮女數千,未聞慶育,宜修德省刑以廣《螽斯》之祚。案春秋以來,及古帝王,未有河清。臣覺得河者,諸侯位也。清者,屬陽;濁者,屬陰。河當濁而反清者,陰欲為陽,諸侯欲為帝也。京房《易傳》曰:‘河水清,天下平。’明天垂異,地吐妖,人癘疫,三者並時而有河清,猶春秋麟不當見而見,孔子書之覺得異也。願賜安逸,極儘所言。”書奏,不省。

以越騎校尉竇武為城門校尉。武在位,多辟名流,清身疾惡,禮賂不通。老婆衣食裁充沛罷了。得兩宮犒賞,悉散與太學諸生及匄施窮戶。由是眾譽歸之。

符季節汝南蔡衍、議郎劉瑜表救成瑨、劉瓆,言甚切厲,亦坐免官。瑨、瓆竟死獄中。瑨、瓆素樸直,有經術,著名當時,故天下惜之。岑晊、張牧逃竄獲免。晊之亡也,親朋競匿之;賈彪獨閉門不納,時人望之。彪曰:“傳言‘相時而動,無累先人。’公孝以要君致釁,自遺其咎,至已不能奮戈相待,反可包庇之乎!”因而鹹服其裁正。彪嘗為新息長,小民困貧,多不養子;彪嚴為其製,與殺人同罪。城南有盜劫害人者,北有婦人殺子者。彪出案驗,掾吏欲引南,彪怒曰:“賊寇害人,此則常理;母子相殘,逆天違道!”遂驅車北行,案致其罪。城南賊聞之,亦麵縛自首。數年間,人養子者以千數。曰:“此賈父所生也。”皆名之為賈。

匈奴烏桓聞張奐至,皆相率還降,凡二十萬口;奐但誅其首惡,餘皆慰納之。唯鮮卑出塞去。朝廷患檀石槐不能製,遣使持印綬封為王,欲與和親。檀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滋甚。自分其地為三部:從右北平以東至遼東,接夫餘、濊貊二十餘邑,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穀十餘邑,為中部;從上穀以西至敦煌、烏孫二十餘邑,為西部。各置大人領之。

司空劉茂免。

十餘日,覆上書曰:“臣聞殷紂好色,妲己是出;葉公好龍,真龍遊廷。今黃門、常侍,天刑之人,陛下愛待,兼倍常寵,係嗣未兆,豈不為此!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圖之祠,此道清虛,貴尚有為,好生惡殺,省慾去奢。今陛下耆欲不去,殺罰過理,既乖其道,豈獲其祚哉!浮圖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淫女豔婦,極天下之麗,甘肥飲美,單天下之味,何如欲如黃、老乎!”書上,即召入,詔尚書問狀。楷言:“古者本無宦臣,武帝末數遊後宮,始置之耳。”尚書承旨,奏:“楷不正辭理,而違背經藝,假借星宿,造合私意,誣上罔事,請下司隸正楷罪法,收送雒陽獄。”帝以楷言雖激切,然皆天文恒象之數,故不誅;猶司寇論刑。自永平以來,臣民雖有習浮圖術者,而天子未之好;至帝,始篤好之,常躬自禱祠,由是其法侵盛,故楷言及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