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_第171章 (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黃初元年庚子,公元二二零年春,正月,武王至洛陽;庚子,薨。王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寒微,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陳,意義安適,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勳勞宜賞,不吝令媛;無功望施,分豪不與。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所赦。雅性儉仆,不好富麗。故能芟刈群雄,幾平海內。是時太子在鄴,軍中騷動。群僚欲秘不發喪,諫議大夫賈逵覺得事不成秘,乃發喪。或言宜諸城守,悉用譙、沛人。魏郡太守廣陵徐宣厲聲曰:“今者遠近一統,人懷效節,何必兼任譙、沛以沮宿衛者之心!”乃止。青州兵擅伐鼓相引去,世人覺得好製止之,不從者討之。賈逵曰:“不成。”為作長檄,令地點給其稟食。鄢陵侯彰從長安來赴,問逵先王璽綬地點,逵正色曰:“國有儲副,先王璽綬非君侯所宜問也。”凶問至鄴,太子號哭不已。中庶子司馬孚諫曰:“君王晏駕,天下恃殿下為命。當上為宗廟,下為萬國,何如效匹夫孝也!”太子很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時群臣初聞王薨,相聚哭,無複行列。孚厲聲於朝曰:“今君王違世,天下震驚,當早拜嗣君,以鎮萬國,而但哭邪!”乃罷群臣,備禁衛,治喪事。孚,懿之弟也。群臣覺得太子即位,當須詔命。尚書陳矯曰:“王薨於外,天下惶懼。太子宜割哀即位,以係遠近之望。且又愛子在側,相互生變,則社稷危也。”即具官備禮,一日皆辦。明旦,以王後令,策太子即王位,大赦。漢帝尋遣禦史大夫華歆奉策詔,授太子丞相印、綬,魏王璽、綬,領冀州牧。因而尊王後曰王太後。

孫權自公安徙都鄂,改名鄂曰武昌。

帝以宗廟在鄴,祀太祖於洛陽建始殿,如家人禮。

夏,蒲月,戊寅,漢帝追尊王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後。

仲春,丁未朔,日有食之。

尚書陳群,以天朝選用不儘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選,擇州郡之賢有識鑒者為之,區彆人物,第其高低。

蜀將軍孟達屯上庸,與副軍中郎將劉封不協;封陵犯之,達率部曲四千餘家來降。達有容止才觀,王甚器愛之,引與同輦,以達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為新城,以達領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行軍長史劉曄曰:“達有苟得之心,而恃纔好術,必不能戴德懷義。新城與孫、劉接連,如有變態,為國生患。”王不聽。遣征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與達共襲劉封。上庸太守申耽叛封來降,封破,走還成都。初,封本羅侯寇氏之子,漢中王初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之為子。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以後,終難製禦,勸漢中王是以際除之;遂賜封死。

蜀中傳言漢帝已遇害,因而漢中王發喪禮服,諡曰孝湣天子。群下競言符瑞,勸漢中王稱尊號。前部司馬費詩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羈旅萬裡,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主,恐民氣迷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之。及屠鹹陽,獲子嬰,猶懷謙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主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王不悅,左遷詩為部永昌處置。夏,四月,丙午,漢中王即天子位於武擔之南,大赦,改元章武。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