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三年壬午,公元二六二年秋,八月,乙酉,吳主立皇後朱氏,朱公主之女也。戊子,立子л為太子。
安國元侯高柔卒。
詔諸軍大肆伐漢,遣征西將軍鄧艾督三萬餘人自狄道趣甘鬆、遝中,以連綴薑維;雍州刺史諸葛緒督三萬餘人自祁山趣武街橋頭,絕維歸路;鐘會統十餘萬眾分從斜穀、駱穀、子午穀趣漢中。以廷尉衛瓘持節監艾、會軍事,行鎮西軍司。瓘,覬之子也。
昭欲大肆伐漢,朝臣多覺得不成,獨司隸校尉鐘會勸之。昭諭眾曰:“自定壽春已來,息役六年,治兵繕甲,以擬二虜。今吳地泛博而下濕,攻之勤奮差難,不如先定巴蜀,三年以後,因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虢取虞之勢也。計蜀兵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境不下四萬,但是餘眾不過五萬。今絆薑維於遝中,使不得東顧,直指駱穀,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漢中,以劉禪之暗,而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其亡可知也。”乃以鐘會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征西將軍鄧艾覺得蜀未有釁,屢陳貳言;昭使主簿師纂為艾司馬以諭之,艾乃受命。
漢人聞魏兵且至,乃遣廖化將兵詣遝中,為薑維繼援,張翼、董厥等詣陽安關隘,為諸圍外援。大赦,改元炎興。敕諸圍皆不得戰,退保漢、樂二城,城中各有兵五千人。翼、厥北至陰平,聞諸葛緒將向建威,留住月餘待之。鐘會率諸軍平行至漢中。玄月,鐘會使前將軍李輔統萬人圍王含於樂城,護軍荀愷圍蔣斌於漢城。會徑過西趣陽安口,遺人祭諸葛亮墓。
會過幽州刺史王雄之孫戎,問“計將安出?”戎曰:“道家有言,‘為而不恃。’非勝利難,保之難也。”或以問參相國軍事平原劉寔曰:“鐘、鄧其平蜀乎?”寔曰:“破蜀必矣,而皆不還。”客問其故,寔笑而不答。
冬,十月,漢人垂危於吳。甲申,吳主使大將軍丁奉督諸軍向壽春;將軍留平就施績於南郡,議兵所向;將軍丁封、孫異如沔中,以救漢。
癸卯,立皇後卞氏,昭烈將軍秉之孫也。
詔以征蜀諸將獻捷交至,覆命大將軍昭進位,爵賜一如前詔,昭乃受命。
司馬昭患薑維數為寇,官騎路遺求為刺客入蜀,處置中郎荀勖曰:“明公為天下宰,宜杖公理以伐違貳,而以刺客除賊,非以是刑於四海也。”昭善之。勖,爽之曾孫也。
景元四年癸未,公元二六三年春,仲春,覆命司馬昭進爵位如前,又辭不受。
薑維等聞諸葛瞻敗,未知漢主所向,乃引軍東入於巴。鐘會進軍至涪,遣胡烈等追維。維至鄓,得漢主敕命,乃令兵悉放仗,送節傳於胡烈,自從東道與廖化、張翼、董厥劃一詣會降。將士鹹怒,拔刀斫石。因而諸郡縣圍守皆被漢主敕罷兵降。鍾會寵遇薑維等,皆權還其印綬節蓋。吳人聞蜀已亡,乃罷丁奉等兵。吳中書丞吳郡華覈詣宮門上表曰:“伏聞成都不守,臣主播越,社稷顛覆,失委附之土,棄進獻之國,臣以草芥,竊懷不寧。陛下聖仁,恩澤遠撫,卒聞如此,必垂記念。臣不堪忡悵之情,謹拜表以聞!”
吳交趾太守孫訁胥貪暴,為百姓所患;會吳主遣察戰鄧荀至好趾,荀擅調孔爵三十頭送建業,民憚遠役,因謀反叛。夏,蒲月,郡吏呂興等殺訁胥及荀,遣使來請太守及兵,九真、日南皆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