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_第200章 (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六月,乙未,東海王祗卒。

八月,已亥,以何曾為太傅,陳騫為大司馬,賈充為太尉,齊王攸為司空。

吳曆陽山有七穿駢羅,穿中黃赤,俗謂之石印,雲:“石印封發,天下當承平。”曆陽長上言石印發,吳主遣使者以太牢祠之。使者作高梯登其上,以朱書石曰:“楚九州渚,吳九州都。揚州士,作天子,四世治,承平始。”還以聞。吳主大喜,封其山神為王,大赦,改來歲元曰天紀。

丁亥,詔曰:“近世以來,多由內寵以登後妃,亂尊卑之序;自今不得以妾媵為正嫡。”分幽州置平州。

初,東關之敗,文帝問僚屬曰:“剋日之事,誰任其咎?”安東司馬王儀,修之子也,對曰:“責在元帥。”文帝怒曰:“司馬欲委罪孤邪!”引出斬之。儀子裒痛父非命,隱居傳授,三征七辟,皆不就。何嘗西向而坐,廬於墓側,朝夕攀柏悲號,涕淚著樹,樹為之枯。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何嘗不三複流涕,門報酬之廢《蓼莪》。家貧,計口而田,度身而蠶;人或饋之,不受;助之,不聽。諸生密為刈麥,裒輒棄之。遂不仕而終。

三月,癸亥,日有食之。

仲春,癸巳,樂陵武公石苞卒。

詔又取良家及小將吏女五千餘人入宮選之,母子號哭於宮中,聲聞於外。

秋,七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秋,七月,甲申晦,日有食之。

夏,四月,己未,臨淮康公荀顗卒。

吳掘地得銀尺,上有刻文。吳主大赦,改元天冊。

大疫,洛陽死者以萬數。

是歲,鄭衝以壽光公罷。

吳施但之亂,或譖京下督孫楷於吳主曰:“楷不時赴討,懷兩端。”吳主數詰讓之,征為宮下鎮、驃騎將軍。楷自疑懼,夏,六月,將老婆來奔;拜車騎將軍,封丹楊侯。

世祖武天子上之下

帝得疾,甚劇,及愈,群臣上壽。詔曰:“每念疫氣滅亡者,為之愴然。豈以一身之歇息,忘百姓之艱钜邪!”諸上禮者,皆絕之。

吳主愛姬遣人至市奪民物,司市中郎將陳聲素有寵於吳主,繩之以法。姬訴於吳主,吳主怒,假他事燒鋸斷聲頭,投其身於四望之下。

吳左夫人王氏卒。吳主哀念,數月不出,斷送甚盛。時何氏以太後故,宗族驕橫。吳主舅子何都貌類吳主,官方訛言:“吳主已死,立者何都也。”會稽又訛言:“章安侯奮當為天子。”奮母仲姬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張俊為之打掃。臨海太守奚熙與會稽太守郭誕書,非議國政;誕但白熙書,不白妖言。吳主怒,收誕繫獄,誕懼。功曹邵疇曰:“疇在,明府何憂?”遂詣吏自列曰:“疇廁身本郡,位極朝右,以噂之語,本非究竟,疾其醜聲,不忍聞見,欲含垢藏疾,不彰之筆墨,鎮躁歸靜,使之自息。故誕屈其所是,默以見從。此之為愆,實因為疇。不敢逃死,歸咎有司。”因他殺。吳主乃免誕死,送付建安作船。遣其舅三郡督何植收奚熙。熙出兵自守,其部曲殺熙,送首建業。又車裂張俊,皆夷三族。並誅章安侯奮及其五子。

秋,七月,丙寅,皇後楊氏殂。初,帝以太子不慧,恐不堪為嗣,常密以訪後。後曰:“立子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也!”鎮軍大將軍胡奮女為貴嬪,有寵於帝,後疾篤,恐帝立貴嬪為後,致太子不安,枕帝膝泣曰:“叔父駿女芷有德色,願陛下以備六宮。”帝流涕許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