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衛將軍虞胤,元敬皇後之弟也,與左衛將軍南頓王宗俱為帝所親任,典禁兵,直殿內,多聚懦夫覺得羽翼;王導、庾亮皆忌之,頗覺得言,帝待之愈厚,宮門管鑰,皆以委之。帝寢疾,亮夜有所表,從宗求鑰;宗不與,叱亮使曰:“此汝家流派邪!”亮益忿之。及帝疾篤,不欲見人,群臣無得進者。亮疑宗、胤及宗兄西陽王羕有異謀,排闥入升禦床,見帝流涕,言羕與宗等謀廢大臣,自求輔政,請黜之;帝不納。壬午,帝引太宰羕、司徒導、尚書令卞壼、車騎將軍郗鑒、護軍將軍庾亮、領軍將軍陸曄、丹楊尹溫嶠,並受遺詔輔太子,更入殿將兵直宿;複拜壼右將軍,亮中書令,曄錄尚書事。丁亥,降遺詔。戊子,帝崩。帝明敏有機斷,故能以弱製強,誅剪逆臣,光複大業。
趙主曜以永安王胤為大司馬、大單於,徙封南陽王,置單於台於渭城,其左、右賢王以下,皆以胡、羯、鮮卑、氐、羌豪桀為之。
三月,段末柸卒,弟牙立。
慕容廆與段氏方睦,為段牙謀,使之徙都;牙從之,即去令支,國人不樂。段疾陸眷之孫遼欲奪其位,以徙都為牙罪,十仲春,帥國人攻牙,殺之,自主。段氏自務勿塵以來,日趨強大,其地西接漁陽,東界遼水,所統胡、晉三萬餘戶,控弦四五萬騎。
冬,十一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辛醜,葬明帝於武平陵。
荊州刺史陶侃以寧州刺史王堅不能禦寇,是歲,表零陵太守南陽尹奉為寧州刺史以代之。先是,王遜在寧州,蠻酋梁水太守爨量、益州太守李逖,皆叛附於成。遜討之不能克。奉至州,重募徼外夷刺爨量,殺之,諭降李逖,州境遂安。
趙主曜立皇後劉氏。
戊辰,立皇子衍為太子,大赦。
蒲月,以陶侃為征西大將軍、都督荊、湘、雍、梁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荊州士女相慶。侃性聰敏恭勤,整天斂膝端坐,軍府眾事,檢攝無遺,何嘗少閒。常語人曰:“大禹賢人,乃惜寸晷;至於世人,當惜分陰,豈可但逸遊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諸參佐或以談戲廢事者,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之於江,將吏則加鞭撲,曰:“樗蒲者,牧豬奴戲耳!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益合用。君子當正其威儀,何有蓬頭跣足,自謂宏達耶!”有奉饋者,必問其所由,若力作而至,雖微必喜,慰賜參倍;若非理得之,則切厲訶辱,還其所饋。嚐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雲:“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作,家給人足。嘗造船,其木屑竹頭,侃皆令籍而掌之,人鹹不解以是。後正會,積雪始晴,聽事前餘雪猶濕,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溫伐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裝船。其綜理微密,皆此類也。
夏,四月,後趙將石瞻攻兗州刺史檀斌於鄒山,殺之。
己醜,太子即天子位,生五年矣。君臣進璽,司徒導以疾不至。卞壼正色於朝曰:“王公豈社稷之臣邪!大行在殯,嗣皇未立,寧是人臣辭疾之時也!”導聞之,輿疾而至。大赦,增文武位二等,尊庾後為皇太後。
代王賀傉卒,弟紇那立。
夏,四月,後趙將石生寇汝南,執內史祖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