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一月,魏主還宮。十仲春,甲辰,複如雲中。
元嘉十二年乙亥,公元四三五年春,正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丙午,高句麗王璉遣使入貢於魏,且請國諱。魏主使錄帝係及諱以與之;拜璉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遼東郡公、高句麗王。璉,釗之曾孫也。
辛未,上祀南郊。
秋,七月,壬午,魏主如美稷,遂至隰城,命陽平王它督諸軍擊山胡白龍於西河。它,熙之子也。
楊難當釋楊保宗之囚,使鎮童亭。
魏主輕山胡,日引數十騎登山臨視之。白龍伏懦夫十餘處掩擊之,魏主墜馬,幾為所擒。內和行長代人陳建以身抜之,大喊奮擊,殺胡數人,身被十餘瘡,魏主乃免。
甲辰,魏主如定州;十一月,乙醜,如冀州;己巳,敗於廣州;丙子,如鄴。
八月,丙戌,魏主如河西。玄月,甲戌,還宮。
戊子,休屠金當川圍魏陰密。夏,四月,乙未,魏征西大將軍常山王素擊之。丁未,魏主行如河西。壬戌,獲當川,斬之。
辛酉,大赦。
燕王數為魏所攻,遣使詣建康稱藩奉貢。癸酉,詔封為燕王,江南謂之黃龍國。
仲春,趙溫、薛健與其馮翊太守蒲甲子合攻坦營,坦擊破之,溫等退保西水。臨川王義慶遣龍驤將軍裴方明將三千人助承之,拔黃金戍而據之。溫棄州城,退據小城,健、甲子退保下桃城。思話繼至,與承之共擊趙溫等,屢破之。行參軍王靈濟彆將出洋川,攻南城,拔之,擒其守將趙英。南城空無所資,靈濟引兵還,與承之合。
己卯,魏樂平王丕等至和龍。燕王以牛酒犒軍,獻甲三千。屈垣責其不送侍子,掠男女六千口而還。
楊難當遣其子和將兵與蒲甲子等共擊蕭承之,相拒四十餘日,圍承之數十重,短兵接,弓矢無所複施。氐悉衣犀甲,戈矛所不能入。承之斷槊長數尺,以大斧椎之,一槊輒貫數人。氐不能當,燒營走,據大桃。閏月,承之等追擊之,至南城,氐敗走,斬獲甚眾,悉收漢中故地,置戍於葭萌水。
玄月,戊子,大破胡眾,斬白龍,屠其城。冬,十月,甲午,魏人破白龍餘黨於五原,誅數千人,以其老婆賜將士。
六月,甲辰,魏主還宮。
燕王不遣太子質魏,散騎常侍劉滋諫曰:“昔劉禪有重山之險,孫皓有長江之阻,皆為晉擒。何則?強弱之勢異也。今吾弱於吳、蜀而魏強於晉,不從其欲,將有危亡之禍。願亟遣太子,而修政事,撫百姓,收離散,賑饑窮,勸農桑,省賦役,社稷猶庶幾可保。”燕王怒,殺之,辛亥,魏主遣撫軍大將軍永昌王健等伐燕,收其禾稼,徙民而還。
辛巳,燕王遣尚書高飆上表稱藩,請罪於魏,乞以季女充掖庭;魏主乃許之,征其太子王仁入朝。燕王送魏使者於什門還平城。什門在燕二十一年,不平節。魏主下詔褒稱,以比蘇武,拜治書禦史,賜羊千口,帛千匹,策告宗廟,頒示天下。
蒲月,庚申,魏主進宜都公穆壽爵為王,汝陰公長孫道生為上黨王,宜城公奚斤為恒農王,廣陵公樓伏連為廣陵王;加壽征東大將軍。壽辭曰:“臣祖父崇以是得效功前朝,流福於後者,由梁眷之忠也。今眷功臣未錄,而臣獨弈世受賞,心實愧之。”魏主悅,求眷後,得其孫,賜爵郡公。壽,觀之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