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法秀之亂,事連蘭台禦史張求等百餘人,皆以反,法當族。尚書令王睿請誅首惡,宥其餘黨。乃詔:“應誅五族者,降為三族;三族者,門誅;門誅,止其身。”所免千餘人。
甲辰,魏主如方山;戊申,遊武州山石窟寺。庚戌,還平城。
六月,壬子,大赦。
建元三年辛酉,公元四八一年春,正月,封皇子鋒為江夏王。
詔南郡王長懋移鎮西州。
三月,丁酉朔,以侍中西昌侯鸞為郢州刺史。鸞,帝兄始安貞霸道生之子也,早孤,為帝所養,恩過諸子。
秋,七月,辛亥,魏主如火山。
淮北四州民不樂屬魏,常思歸江南,上多遣間諜誘之。因而,徐州民桓標之、兗州民徐猛子等地點蜂起為寇盜,聚眾保伍固,推司馬朗之為主。魏遣淮陽王尉元、平南將軍薛虎子等討之。
夏,四月,己亥,魏主如方山。馮太後樂其山川,曰:“它日必葬我因而,不必祔山陵也。”乃為太後作壽陵,又建永固石室於山上,欲覺得廟。
三月,辛酉朔,魏主如肆州;己巳,還平城。
夏,四月,辛巳,魏主如白登山;蒲月,丙申朔,如火山;壬寅,還平城。
崔慧景遣長史裴叔保攻李烏奴於武興,為氐王楊文弘所敗。玄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十一月,戊寅,丹陽尹王僧虔上言:“郡縣獄相承有上湯殺囚,名為救疾,實施冤暴。豈有死生大命,而潛製下邑!愚謂囚病必先刺郡,求職司與醫對共診驗,遠縣家人省視,然後處治。”上從之。
丁酉,遊擊將軍桓病癒敗魏師於淮陽,打擊樊諧城,拔之。
冬,十月,王儉固請解選職,許之;加儉侍中,以太子詹事何戢領選。上以戢資重,欲加常待,褚淵曰:“聖旨每以蟬冕不宜過量。臣與王儉既已左珥,若複加戢,則八座遂有三貂;若帖以驍、遊,亦為很多。”乃以戢為吏部尚書,加驍騎將軍。
是歲,魏尚書令王睿進爵中山王,加鎮東大將軍;置王官二十二人,以中書侍郎鄭羲為傅,郎中令以下皆當時名流。又拜睿妻丁氏為妃。
初,高昌王闞伯周卒,子義建立;是歲,其從兄首歸殺義成自主。高車王可至羅殺首歸兄弟,以敦煌張明為高昌王。國人殺明,立馬儒為王。
魏梁郡王嘉帥眾十萬圍朐山,朐山戍主玄元度嬰城恪守,青、冀二州刺史範陽盧紹之遣子奐將兵助之。庚寅,元度大破魏師。台遣軍主崔靈建等將萬餘人自淮入海,夜至,各舉兩炬;魏師瞥見,遁去。
甲辰,魏中山宣王王睿卒。睿疾病,太皇太後、魏主累至其家視疾。及卒,贈太宰,立廟於平城南。文士為睿作哀詩及訁耒者百餘人,及葬,自稱親姻、義舊,□絰哭送者千餘人。魏主以睿子中散大夫襲代睿為尚書令,領吏部曹。
李烏奴數乘間出寇梁州,豫章王嶷遣中兵參軍王圖南,將益州兵從劍閣掩擊之;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慧景發梁州兵屯白馬,與圖南覆背擊烏奴,大破之,烏奴走保武興。慧景,祖思之族人也。
汝南太守常元真、龍驤將軍胡青苟降於魏。
秋,七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戊午,魏封皇叔簡為齊郡王,猛為安豐王。
丙午,柔然遣使來聘。
楊文弘遣使請降,詔複覺得北秦州刺史。先是,楊廣香卒,其眾半奔文弘,半奔梁州。文弘遣楊後起據白水。上雖授以官爵,而陰敕晉壽太守楊公則使伺便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