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_第358章 (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初,太祖以南邊錢少,更欲鑄錢。建元末,奉朝請孔覬上言,覺得:“食貨相通,理勢天然。李悝雲:‘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甚賤甚貴,其傷一也。三吳,國之關奧,比歲時被水潦而糴不貴,是天下錢少,非穀賤,此不成不察也。鑄錢之弊,在輕重屢變。重錢磨難用,而難用為累輕;輕錢弊盜鑄,而盜鑄為禍深。民以是盜鑄,嚴法不能禁者,由上鑄錢惜銅愛工也。惜銅愛工者,意謂錢為無用之器,以通買賣,務欲令質輕而數多,使省工而易成,不詳慮其為患也。夫民之趨利,如水走下。今開其利端,從以重刑,是導其為非而陷之於死,豈為政歟!漢興,鑄輕錢,民巧偽者多。至元狩中,始懲其弊,乃鑄五銖錢,周郭其高低,令不成磨取鋊,而民計其費不能相償,私鑄益少,此不吝銅不愛工之效也。王者不患無銅乏工,每令民不能競,則盜鑄絕矣。宋文帝鑄四銖,至景和,錢益輕,雖有周郭,而閒冶不精,因而盜鑄紛繁而起,不成複禁。此惜銅愛工之驗也。凡鑄錢,與其不衷,寧重無輕。自漢鑄五銖至宋文帝,曆五百餘年,軌製世有廢興,而穩定五銖者明其輕重可法、得貨之宜故也。案今錢文率皆五銖,異錢時有耳。自文帝鑄四銖,又不由民翦鑿,為禍既博,鐘弊於今,豈不悲哉!晉氏不鑄錢,後經寇戎水火,耗散沈鑠,所失歲多,譬猶磨礱砥礪,不見其損,偶然而儘,天下錢何得不竭!錢竭則士、農、工、商皆喪其業,民何故自存!愚覺得好如舊製,大興閒鑄,錢重五銖,一依漢法。若官鑄者已佈於民,便嚴斷翦鑿,輕小破缺無周郭者,悉不得行。官錢藐小者,稱合銖兩,銷覺得大,利貧良之民,塞巧詐之路。錢貨既均,遠近若一,百姓樂業,市道無爭,衣食滋殖矣。”太祖然之,使諸州郡大市銅炭。會晏駕,事寢。

齊紀三(起上章敦牂,儘玄黓涒灘,凡三年)

台軍燃燒江陵府舍,官曹文書,一時蕩儘。上以大司馬記室南陽樂藹屢為本州僚佐,引見,問以西事。藹應對詳敏,上悅,用為荊州治中,敕付以修複府州事。藹繕修廨舍數百區,頃之鹹畢,而役不及民,荊部稱之。

世祖武天子中

地豆乾頻寇魏邊,夏,四月,甲戌,魏征西大將軍陽平王頤擊走之。頤,新城之子也。

甲午,魏遣兼員外散騎常侍邢產等來聘。

庚辰,帝出至思賢門右,與群臣相慰勞。太尉丕等進言曰:“臣等以老朽之年,曆奉累聖;國度舊事,頗所知聞。伏惟遠祖有大諱之日,唯侍送梓宮者孝服,擺佈儘皆從吉;四祖三宗,因此無改。陛下乃至孝之性,哀毀過禮。伏聞所禦三食不滿半溢,日夜不釋絰帶。臣等叩心絕氣,坐不安席。願少抑至慕之情,推行先朝舊典。”帝曰:“哀毀常事,豈足關言!朝夕食粥,粗可支任,諸公何足憂怖!祖宗情專武略,未修文教;朕今仰稟聖訓,庶習古道,論時比事,又與先世分歧。太尉等國老,政之所寄,於典記新式或所未悉,且可知朕粗心。其餘古今喪禮,朕且以所懷彆問尚書遊明根、高閭等,公可聽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