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_第367章 (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十仲春,乙未朔,魏主意群臣於光極堂,宣下品令,為大選之始。光祿勳於烈子登引例求遷官,烈上表曰:“方今聖明之理,朝應廉讓,而臣子登惹人求進;是臣素無經驗,乞行黜落!”魏主曰:“此乃有識之言,不謂烈能辦此!”乃引見登,謂曰:“朕將流化天下,以卿父有謙遜之美、直士之風,故進卿為太子翊軍校尉。”又加烈散騎常侍,封聊城縣子。

魏主謂群臣曰:“國度向來有一事可歎:臣下莫肯公言得失是也。夫人君患不能納諫,人臣患不能儘忠。自今朕舉一人,如有不成,卿等直言其失;如有才氣而朕所不識,卿等亦當舉之。如是,得人者有賞,不言者有罪,卿等當知之。”

八月,乙巳,魏選武勇之士十五萬報酬羽林、虎賁以充宿衛。

魏金墉宮成,立國子、太學、四門小學於洛陽。

氐王楊炅卒。

眾議以薛氏為河東茂族。帝曰:“薛氏,蜀也,豈可入郡姓!”直閣薛宗起執戟在殿下,出次對曰:“臣之先人,漢末仕蜀,二世複歸河東,今六世相襲,非蜀人也。伏以陛下黃帝之胤,受封北土,豈可亦謂之胡邪!今不預郡姓,何故生為!”乃碎戟於地。帝徐曰:“但是朕甲、卿乙乎?”乃入郡姓,仍曰:“卿非‘宗起’,乃‘起宗’也!”

治書侍禦史薛聰,辨之曾孫也,彈劾不避強禦,帝或欲寬貸者,聰輒爭之。帝每曰:“朕見薛聰,不能不憚,何況諸人也!”自是貴戚斂手。累遷直閣將軍,兼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帝外以德器遇之,內心以膂為寄,親衛禁兵,悉聰管領,故終太和之世,恒帶直閣將軍。群臣罷朝以後,聰桓陪侍帷幄,言兼日夜,時政得失,動輒匡諫,事多聽允;而重厚沉密,外莫窺其際。帝欲進以名位,輒苦讓不受。帝亦雅相體悉,謂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能榮也。”

玄月,庚午,魏六宮、文武悉還於洛陽。

建武三年丙子,公元四九六年春,正月,丁卯,以楊炅子崇祖為沙州刺史,封陰平王。

丁酉,詔修晉帝諸陵,增置保衛。

己醜,徙南平王寶攸為郡陵王,蜀郡王子文為西陽王,廣漢王子峻為衡陽王,臨海王昭季為巴陵王,永嘉王昭粲為桂陽王。

己卯,納太子妃褚氏,大赦。妃,澄之女也。

甲子,魏主引見群臣於光極堂,頒賜冠服。

先是,魏人何嘗用錢,魏主始命鑄太和五銖。是歲,鼓鑄粗備,詔公私用之。

魏以光城蠻帥田益光為南司州刺史,所統守宰,聽其銓置。後更於新蔡立東豫州,以益光為刺史。

庚午,魏主如委粟山,定圜丘。己卯,帝引諸儒議圜丘禮。秘書令李彪建言:“魯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泮宮。請前一日告廟。”從之。甲申,魏主祀圜丘;丙戌,大赦。

魏高祖遊華林園,觀故景陽山,黃門侍郎郭祚曰:“山川者,仁智之所樂,宜複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於前,朕豈可襲之於後乎!”帝好讀書,手不釋卷,在輿、據鞍,不忘講道。善屬文,多於頓時口占,既成,不更一字;自太和十年今後,詔策皆自為之。好賢樂善,情如饑渴,所與遊接,常寄以布素之意,如李衝、李彪、高閭、王蕭、郭祚、宋弁、劉芳、崔光、邢巒之徒,皆以高雅見親,貴要用事;製禮作樂,鬱然可觀,有承平之風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