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赦。東魏高澄慮諸州有變,乃自出巡撫。留段韶守晉陽,委以軍事;以丞相功曹趙彥深為大行台都官郎中。使陳元康豫作丞相歡條教數十紙付韶及彥深,在後以次行之。臨發,握彥深手泣曰:“以母、弟相托,幸明此心!”夏,四月,壬申,澄入朝於鄴。東魏主與之宴,澄起舞,識者知其不終。
蒲月,丁酉朔,東魏大赦。
諸將皆覺得景之叛由崔暹,澄不得已,欲殺暹以謝景。陳元康諫曰:“今雖四海未清,法紀已定;若以數將在外,苟悅其心,枉殺無辜,虧廢刑典,豈直上負天神,何故下安黎庶!晁錯前事,願公慎之。”澄乃止,遣司空韓軌督諸軍討景。
庚申,羊鴉仁入懸瓠城。甲子,詔更以懸瓠為豫州,壽春為南豫州,改合肥為合州。以鴉仁為司、豫二州刺史,鎮縣瓠;西陽太守羊思達為殷州刺史,鎮項城。
景複乞兵於魏,丞相泰使同軌防主韋法保及都督賀蘭願德等將兵助之。大行台左丞藍田王悅言於泰曰:“侯景之於高歡,始敦鄉黨之情,終定君臣之契,任居大將,位重台司;今歡始死,景遽外叛,蓋所圖甚大,終不為人下故也。且彼能背德於高氏,豈肯儘節於朝廷!今益之以勢,援之以兵,竊恐朝廷貽笑將來也。”泰乃召景入朝。
甲申,虛葬齊獻武王於漳水之西;潛鑿成安鼓山石窟佛頂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殺其群匠。及齊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發石取金而逃。戊子,武州刺史蕭夢熊攻東魏磧泉、呂梁二戍,拔之。
六月,戊辰,以鄱陽王範為征北將軍,總督漢北征討諸軍事,擊穰城。
始,獻武王自病逐君之醜,事靜帝禮甚恭,事無大小必以聞,可否聽旨。每侍宴,俯伏上壽;帝設法會,乘輦行香,歡執香爐步從,鞠躬屏氣,承望色彩,故其下奉帝莫敢不恭。
三月,庚子,上幸同泰寺,捐軀如大通故事。
丁亥,上耕藉田。
仲春,魏詔:“自今應宮刑者,直冇官,勿刑。”
秋,七月,魏長樂武烈公若於惠卒。
辛酉,上祀南郊,大赦;甲子,祀明堂。
泰以所授景使持節、太傅、大將軍、兼尚書令、河南大行台、都督河南諸軍事回授王思政,思政並讓不受;頻使敦諭,唯受都督河南諸軍事。
高澄將如晉陽,以弟洋為京畿多數督,留守於鄴,使黃門侍郎高德政佐之。德政,顥之子也。丁醜,澄還晉陽,始發喪。
丁酉,東魏主為丞相歡舉哀,服緦□,凶禮依漢霍光故事,贈相國、齊王,備九錫殊禮。戊戌,以高澄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大行台、勃海王;澄啟辭爵位。壬寅,詔太原公洋攝理軍國,遣中使敦諭澄。
東魏韓軌等圍潁川,聞魏李弼、趙貴等將至,己巳,引兵還鄴。侯景欲因會執弼與貴,奪其軍;貴疑之,不往。貴欲誘景入營而執之,弼止之。羊鴉仁遣長史鄧鴻將兵至汝水,弼引兵還長安。王思政入據潁川。景陽稱略地,引軍出屯懸瓠。
壬寅,荊州刺史廬陵威王續卒。以湘東王繹為都督荊、雍等九州諸軍事、荊州刺史。續素貪婪,臨終,有啟遣中錄事參軍謝宣融獻金銀器千餘件,上方知其富,因問宣融曰:“王之金儘此乎?”宣融曰:“此之謂多,安可加也!大王之過如日月之食,欲令陛下知之,故終而不隱。”上意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