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以右仆射申徽為襄州刺史。
壬子,加陳霸先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癸醜,以宜豐侯循為太保,建安公淵明為太傅,曲江侯勃為太尉,王琳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薛嬪有寵於帝,久之,帝忽思其與嶽通,無端斬首,藏之於懷,出東山宴飲。勸酬始合,忽探出其首,投於柈上,分割其屍,弄其髀為琵琶,一座大驚。帝方收取,對之流涕曰:“才子難再得!”載屍以出,被髮步哭而隨之。
丙午,貞陽侯淵明退位,出就邸,百僚上晉安王表,勸進。冬,十月,己酉,晉安王即天子位,大赦,改元,中外文武賜位一等。以貞陽侯淵明為司徒,封建安公。告齊雲:“僧辯陰圖篡逆,故誅之。”仍請稱臣於齊,永為藩國。齊遣行台司馬恭與梁人盟於曆陽。
十一月,己卯,齊遣兵五千度江據姑孰,以應徐嗣徽、任約。陳霸先使合州刺史徐度立柵於冶城。庚辰,齊又遣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將兵萬人於胡墅度米三萬石、馬千匹入石頭。霸先問計於韋載。載曰:“齊師若分兵先據三吳之路,略地東境,則時勢去矣。今可急於淮南因侯景故壘築城,以通東道轉輸,分兵絕彼之糧運,使進無所資,則齊將之首旬日可致。”霸先從之。癸未,使侯安都夜襲胡墅,燒齊船千餘艘;仁威將軍周鐵虎斷齊運輸,擒其北徐州刺史張領州;仍遣韋載於大航築侯景故壘,使杜棱守之。齊人於倉門、水南立二柵,與梁兵相拒。壬辰,齊多數督蕭軌將兵屯江北。
會有告齊師大肆至壽春將犯境者,僧辯遣記室江旰告霸先,使為之備。霸先因是留旰於京口,舉兵襲僧辯。玄月,壬寅,召部將侯安都、周文育及安陸徐度、錢塘杜棱謀之。棱以難堪,霸先懼其謀泄,以手巾絞棱,悶絕於地,因閉於彆室。部分將士,分賜金帛,以弟子著作郎曇朗鎮京口,知留府事,使徐度、侯安都帥水軍趨石頭,霸先帥馬步自江乘羅落會之。是夜,皆發,召杜棱與同業。知其謀者,唯安都等四將,外人皆覺得江旰征兵禦齊,不之怪也。
鎮南將軍王琳侵魏,魏大將軍豆盧寧禦之。
江寧令陳嗣、黃門侍郎曹朗據姑孰反,霸先命侯安都等討平之。霸先恐陳曇朗亡竄,自帥步騎至京口迎之。
八月,辛巳,王琳自蒸城還長沙。
辛亥,齊主如晉陽。
戊午,尊帝所生夏貴妃為皇太後,立妃王氏為皇後。
吳興太守杜龕,王僧辯之婿也。僧辯以吳興為震州,用龕為刺史,又以其弟侍中僧愔為豫章太守。
侯平攻後梁巴、武二州,故劉棻主帥趙朗殺宋文徹,以邵陵歸於王琳。
王僧辯遣使奉啟於貞陽侯淵明,定君臣之禮,又遣彆使奉表於齊,以子顯及顯母劉氏、弟子世珍為質於淵明,遣左民尚書周弘正至曆陽奉迎,因求以晉安王為皇太子;淵明許之。淵明求度衛士三千,僧辯慮其為變,止受散卒千人。庚子,遣龍舟法駕迎之。淵明與齊上黨王渙盟於江北,辛醜,自采石濟江。因而梁輿南渡,齊師北返。僧辯疑齊,擁楫中流,不敢就西岸。齊侍中裴英起衛送淵明,與僧辯會於江寧。癸卯,淵明入建康,望朱雀門而哭,道逆者以哭對。丙午,即天子位,改元天成,以晉安王為皇太子,王僧辯為大司馬,陳霸先為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