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兵奪鼎_第二章 巧取豪奪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倒也並非收進,將軍在冀,亦有民氣。钜鹿鄔縣有吏名時苗,早在公孫氏治下時便私做燕氏旗,隻待將軍平寇。公孫領兵一走,時苗便在厥後翹首以盼,畢竟勢單力孤為縣兵所扣,押入牢中;河間有人名沐並,於攜家眷西奔將軍治下,行至下曲陽聽聞將軍得勝,持刀入縣府陳明短長,使將軍兵雖不至,下曲陽亦易旗為燕!”

馬奴能夠做將軍,但馬匪也能獲得天下嗎?

“趁我等與公孫氏戰於涿,袁紹的幕僚活動於冀,現在清河國為呂布所屯,附屬袁氏;安平國九縣原屬公孫,然公孫氏不得民氣,郡人倒向袁氏;除此以外,钜鹿郡、趙郡,亦有十一城上懸袁氏旗。”沮授拱手說罷,探手指著北方輿圖對燕北說道:“主公,冀州之事,當早作籌算。”

燕北不怒反笑,罵道:“好個袁本初,不懂一兵一卒收儘冀南之地,他想要全占冀州嗎?”不怪他恨得牙癢癢,跟著沮授揮手而過,冀州各地城池背叛的速率乃至比通報公孫瓚已死動靜的探馬還快!

“此非孤證,冀州多地百姓因郡縣易旗而風起雲湧,結伴入山者、揭竿而起者成百上千!”郭嘉從冀州麹義部返來,對那邊的事情他最清楚,年青的臉麵帶著高傲與高傲道:“君侯冀州之人望,不遜袁氏,隻是將軍所從者在野,袁氏跟班者當政罷了……目下局勢,兵馬朝發夕至,城池朝令夕改!”

傕之身份職位,不必說與公孫瓚、燕北比擬,就連比較麹義都尚且不如,不過是涼州軍中一介校尉,卻在董卓身後成為涼州十萬雄師的執盟主者,這本身就是一件不成設想的事。

“傳令麹義,向下曲陽調派千五百救兵,再以一部兵馬至鄔縣,責命其縣開釋時苗,易旗燕氏,不然雄師殺到雞犬不留。奉告他們兩個,燕某會重,不,他們是義士,不能這麼說。便奉告他們,燕某必不孤負吏民之意,必不將戰禍遺害百姓……傳各路兵馬,張頜作戰有功,升校尉,給其一月募足營兵,六月度過易水,取河間國易縣和他故鄉鄚縣屯兵扼守;王門棄暗投明,仍舊讓他做常山相,但兵事要交由校尉趙雲所領。”

“張敞為書院諸多先生稱道,謂之文武雙全,我且給你做钜鹿代太守,民生武事一併交由你,若做得不好燕某不但會撤下你,還要治你的罪,你可曉得?”

二人退隱三十餘年,那是與盧植平輩的老者了。也就袁術這麼個混世魔王的性子,硬是能把兩個上了年事的老邁爺扣住,聽聞傳聞還時有欺悔。

今春幽冀起大兵,公孫瓚募卒九萬充分兵員,取儘冀西北青壯,農田全都瞎了。現在固然是晚了些,但若亡羊補牢尚能讓冀州燕北治下不至於顆粒無收,如若不然,到了春季新取的冀州諸郡將又是一場饑荒。

交代完這些事件,燕北起家輕鬆地笑了。

李傕是個故意計的人啊!隻怕傳言涼州兵皆蠻勇之輩,多數虛言。

能安撫朝廷百官,能夠說是李傕稀有以萬計的涼州兵馬供其奔走帶來的龐大威脅,百官是鋼刀加身不敢不從;但是能安撫涼州眾將那一個個悍勇桀驁之輩又申明甚麼呢?

而朝中在益州與關中具馳名譽的官吏則被李傕所正視,賦閒者啟用,官微側重用,直接奠定了關中現在相對穩定的時勢。

“命麹義領兵進駐安平,趙郡、中山的事不消他管,先屯堂陽,乘機取信都屯兵……待兵馬調劑合力,派人給渤海袁紹送一封信,鄰近農時燕某不肯與其交兵,讓他絕了介入钜鹿的心機,安平國信都以東,燕某能夠給他幾座小城。奉告他,想要甚麼要來與燕某說,不要本身伸手拿不該拿的,下一次便剁了他的狗爪子!好好的四世三公如何把本身活成伯圭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