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一隊官兵趕著兩輛大車來到了赤套渡頭,恰是張召重一行人。赤套渡頭,黃河至此一曲,沿岸山石殷紅如血,是以地名叫做“赤套渡”。這時天氣已晚,暮靄蒼茫中但見黃水浩浩東流,驚濤拍岸,砰磅作響,一大片渾濁的河水,如沸如羹,翻滾澎湃。張召重因這這段時候多次有人來截囚、拆台,擔憂夜長夢多,擔擱的時候長了又會出亂子,以是決定連夜渡河。
陳家洛拱手謙謝道:“此次能將貴族聖物奪回,都是多虧了慕容兄。族長要謝就謝他吧,陳某不敢奪彆人之功。”
這時紅花會群雄也都進帳,向木卓倫道賀。帳中人多擠不下,眾回人退了出去。
四人押著錢正倫,拿了經籍,走到木卓倫帳前。守夜的回人一傳報,木卓倫忙披衣出來,迎進帳去。陳家洛說了顛末,交過經籍。木卓倫喜出望外,雙手接過,果是合族奉為聖物的那部手抄《可蘭經》。帳中回人報出喜信,不一會,霍阿伊、霍青桐和眾回人全都擁進帳來,紛對徐陳周和慕容燕四人叉手撫胸,昂首致敬。木卓倫翻開經籍,大聲朗讀:“奉至仁慈的阿拉之名,統統讚美,全歸阿拉,全天下的主,至仁至慈的主,報應日的君主。我們隻崇拜你,隻求你佑助,求你指導我們上正路,你所佑護者的路,不是受怒斥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
霍青桐見他收下短劍,神采一暖,微一遲疑,說道:“救出文四爺後,請公子到族中一聚。小女子這就告彆了,公子多保重。”說罷縱身上馬,絕塵而去。
眾回人伏地虔誠禱告,感激真神阿拉。禱告已畢,木卓倫對陳家洛道:“陳當家的,你將敝族聖物從奸人手中奪回,我們也不敢言謝。今後陳當家的但有所使,隻消傳個信來,雖是千山萬水,亦必趕到。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慕容燕看到這裡,已知張召重必輸無疑。慕容燕察看四周局勢,此時駱冰、衛春華等趕著那輛大車停在了一座土丘上,另有一輛大車仍然在清兵的包抄中。看到這裡,慕容燕心中不由一動,他俄然記起那輛大車上彷彿押送的是身負重傷的紅花會十四當家“金笛墨客”餘魚同。餘魚同為救文泰來而強闖衙門,因不敵張召重而失手被擒,是以他便跟文泰來一起被張召重押往杭州。紅花會世人因不知他也被擒,以是救走文泰來的時候,冇有將他一併救出。慕容燕既然曉得了此事,天然不能置之不睬,目睹這邊大局已定,便向那輛大車衝了疇昔。(未完待續)
木卓倫道:“陳當家和慕容兄弟都是敝族的仇人,兩位都要謝。”
黃河上遊水急,船不能航,渡河全仗羊皮筏子。兵卒去找羊皮筏子,半天找不到一隻,天更黑下來了。張召重正自煩躁,俄然上遊箭也似地衝下兩隻羊皮筏子。眾兵丁大聲大呼。兩隻筏子傍近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