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童姥道:“你這小子倒是悟性頗佳,雖隻幾天的工夫,但這工夫倒已練得很有火候。我這‘天山折梅手’是永久學不全的,將來你內功越高,見地越多,天下任何招數武功,都能自行化在這六路折梅手當中。幸虧你已學會了口訣,今後學到甚麼程度,全憑你本身了。”
本來慕容燕背誦歌訣之時,在很多難關上都敏捷通過,倒背時特彆流利,童姥猛地裡想起,那定是修習了“小無相功”之故。她與無崖子、李秋水三人雖一師相傳,但三人所學頗不不異。那“小無相功”師父隻傳李秋水一人,是她的防身神功,能力極強,當年童姥數次侵犯,李秋水皆靠“小無相功”保住性命。童姥雖不會此功,但對這門工夫的情狀非常熟諳,這時發覺慕容燕身上不但蘊有此功,且功力深厚,驚怒之下,竟將慕容燕當作了無崖子。待得心神復甦,想起無崖子揹著本身和李秋水私通,既甚憤怒,又複自傷。童姥雖不知慕容燕在碰到無崖子之前,就已學會了“小無相功”,但也不算冤枉了無崖子,因為無崖子當年確切從李秋水那邊學來了此功。
天山童姥非常喜好,說道:“小子,倒也幸虧你了……啊喲……啊喲!”俄然間語氣大變,雙手握拳,在慕容燕頭頂上猛擂,罵道:“你這冇知己的小賊,你……你必然和她做下了不成告人之事,我一向給你瞞在鼓裡。小賊,你還要騙我麼?你……你怎對得住我?”
...
到了二更時分,天山童姥命慕容燕將她負在背上,奔到興州城外,躍過護城河後,翻上城牆,悄悄溜下地來。隻見一隊隊鐵甲馬隊高舉火把,來回巡查,兵強馬壯,軍威甚盛。
次日天山童姥又教慕容燕第二路掌法的口訣。如此兩人一麵趕路,一麵練功不輟。到得第五日傍晚,但見前麵火食稠密,來到了一座大城。天山童姥道:“這便是西夏都城興州,你另有一起口訣冇念熟,本日我們要宿在興州之西,明日更向西奔出二百裡,然後繞道返來。”慕容燕道:“是,師伯。”
又過了一日,慕容燕已將六路“天山折梅手”的口訣都背得滾瓜爛熟。天山童姥便在郊野中傳授他利用之法,和慕容燕拆招。這“天山折梅手”雖隻六路,但包含了清閒派武學的精義,掌法和擒特長當中,含蘊有劍法、刀法、鞭法、槍法、抓法、斧法等等諸般兵刃的絕招,招式奇妙,變法繁複。幸虧慕容燕從小就遍覽諸家武學文籍,諸般兵刃都有瀏覽,此時學來倒也非常得心應手。
慕容燕曉得李秋水當今是西夏的皇太妃,當今西夏國王的母親。以是也不問為甚麼去李秋水家卻來了皇宮,直接就籌辦翻牆出來。剛要解纜,天山童姥就忙拉住他道:“等等。”
童姥一呆,隨即定神,拭乾了眼淚,歎道:“冇甚麼。你師父對我不住!”
慕容燕之前瀏覽雖廣,但卻博雜狼藉,不成體係。對敵爭勝之時,很多武功底子就用不到。這幾天他跟著天山童姥修習“天山折梅手”,感到之前所學儘可融入此中,很有融會貫穿之感。
慕容燕縮身躲入牆角,隻見四小我影自東向西掠來,跟著又有四小我影自西邊掠來,八小我交叉而過,悄悄拍了一動手掌,繞了疇昔。這八人身形矯捷,明顯武功不弱。童姥道:“禦前保護巡查過了,快翻進宮牆,過不半晌,又有巡查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