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_第397章 圍城打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但街亭之戰後,魏軍的這個上風蕩然無存,蜀軍的馬隊占有著較著的上風,在平原作戰方麵開端占有著賽過性的上風,反而是魏軍,隻能依托堅城厚寨停止戍守作戰,這類情勢的竄改,讓很多人都深感不測,但統統的人都明白,魏國勁騎稱霸平地的汗青已經是一去不複返了。

退兵回隴西?這個動機劉胤壓根兒就冇有動過,爬雪山過草地那樣的困難都經曆過了,麵前的這麼一點小小的不測,又豈能擺盪劉胤的決計?

為將者,需審時度勢,臨機權變,才氣夠可謂為名將。孫子兵法中固然有“攻敵之必救”這類的說法。但其圍城打援的重點,還是在圍城,所謂的打援,充其量也就是阻援,即派出一部分的兵力禁止仇敵的救兵。而主力的主攻方向仍在圍城攻城上。

劉胤安靜悠然隧道:“陳倉既然短時候內冇法拿下,我們又何必拘泥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司馬望派兵來救陳倉。到是正中我們的下懷,陳倉之戰,並不在圍敵,而在打援。隻要毀滅司馬望的有生力量,拿下關中,指日可待。”

王渾自上任陳倉守將以後,冇日冇夜的搶修陳倉城,讓固若金湯的陳倉城看起來更有保障。固然王渾的手中隻要三千人馬,但王渾涓滴也未曾有過半點的怯態,陳倉城的險要陣勢無疑給王渾極大的信心。

如果陳倉被圍,司馬望必然會調派雄師前來救濟,而不善於平原作戰的魏軍分開了城郭和堅寨的保護,無疑給劉胤供應了一個圍城打援的機遇。

而劉胤則親率虎步營、虎騎營兩萬人馬以及姚弋康的三萬羌騎,迂繚繞道陳倉的東麵,在關隴大道的必經之路設下埋伏,單等魏國援兵而來。

王渾最佩服的人當中之一的就是郝昭,以戔戔千餘人馬,擋住了十倍於己的蜀軍來犯,當時蜀軍的領甲士物並非是平常之輩,而是以足智多謀稱著的諸葛亮。郝昭就是讓諸葛亮在陳倉城下大失顏麵,支出了極大的代價,始終也未能拿下陳倉來。

既然司馬望對陳倉如此看重,那就證明他毫不會答應陳倉有任何的閃失,如果陳倉被圍,司馬望必然會傾儘儘力來救濟的。短時候內拿不下陳倉,當然蜀軍會蒙受腹背受敵的窘境,但換過來思慮一樣,無疑對蜀軍而言就是一個最大的契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