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_第410章 漢中的訊息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差點被雪活埋的黃崇現在也緩了過來,道:“依某之見,退兵乃是下策,我們既然能克服亙古無人能過的大雪山,戔戔草地池沼又有何懼?糧草不濟固然是個困難,但這點困難我們緊緊褲腰帶便能夠處理,雄師能走到這一步已屬不易,切不成半廢而途功虧一簣。”

分開了大雪山,蜀軍在一塊比較平坦的高地上安營休整,劉胤也在第一時候調集營以上的將領議事。

劉胤點點頭,看來大師的心機和他都想到一塊兒了,超越雪山何其的不易,如果現在回兵蜀中,恐怕會成為天下人的笑柄,支出了上千人的傷亡代價,成果卻變成了雪山一月遊。這不但是原地踏步那麼簡樸, 全部興複漢室的打算都要落空,後退就意味著失利,而處於風雨飄搖當中的蜀漢王朝,再也經曆不起如許的失利了。

前程固然艱險,但進步就有但願,世上冇有走不疇昔的路,也冇有過不去的坎,走到這兒,就必必要咬緊牙關,下定決計,萬人同心,眾誌成城,誓死走出草地池沼。

分開了蒼茫巍峨的雪山,雄師一起向北,逶迤而進。

鄧樸也是大窘,低聲嚅嚅隧道:“末將也僅是建議罷了。”

“本日休整一夜,明日五更,持續進步!”劉胤沉著地下達了號令。

無當營擔負著先登之職,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無當營的士卒彷彿都有著永久也不會衰竭的體力,他們的精力永久都那樣的暢旺,在波折叢中,為雄師斥地出一條能夠通行的大道來,連劉胤也禁不住地感慨,無當飛軍,公然是名不虛傳。(未完待續。)

雪山以北固然冇有甚麼高山大川,但都是大片的原始叢林,波折遍野,穿行在如許蕭瑟之地上,想尋覓出一條快速的路來,的確不是件輕易的事。

“諸位,擺在我們麵前的情勢很嚴峻,最悲觀的估計,我們統統的糧草,最多隻能支撐二十天的時候了,從這裡達到隴西臨洮,另有約莫一千五百裡的路,也就是說我們必必要在二十天的時候內,走出草地池沼,不然很能夠就會被困死在這裡。”

如許的宿營體例起碼能夠節流兵士的體力和行軍的時候,把多出來的精力和時候都用在行軍途中。

劉胤擺擺手,並冇有指責鄧樸的意義,既然是議事。那就要暢所欲言,何況鄧樸雖言的也是人之常情,火線路不通,折返歸去就行了。但雪山之路分歧於平常之路。經曆了千辛萬苦支出了慘痛代價才走到這一步,如何能等閒地轉頭,更何況就算是轉頭,也須得支出劃一的代價乃至是更加慘痛的代價纔有能夠重返漢嘉。

在達到草地之前,劉胤命令加快了行軍的速率,從之前每天五六十裡的增加到了八九十裡擺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蜀軍必須每天提早一個時候起家,日落以後再行宿營,並且劉胤也放棄了深壕高壘的安營體例,一到宿營地,隻是簡樸地立好帳蓬便可。固然這是大悖行軍通例的,但在這荒蠻苦楚渺無火食的處所,立堅寨安鐵營彷彿冇有甚麼需求,劉胤隻是多派一些輪哨在四周鑒戒便是。

眾將皆是沉默不言,大帳內的氛圍壓抑得人幾近喘不過氣來。

按劉胤的打算,隻要能走出草地,達到隴西,糧草題目天然能夠處理,以是帶足二個月的糧草,也就足以能支撐雄師達到隴西。從漢嘉解纜以後,用了二十天的時候,翻越了五座雪山,路程近千裡,這個速率不成不謂之神速。彼時士氣正旺,一鼓作氣尚可為之,現在要走轉頭路,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雪山凶惡莫測,誰又能包管不會再產生雪崩?這轉頭路絕不好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