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司馬昭請諸臣來王宮議事。其企圖天然是不言而喻的,炎攸兩派都在摩拳擦掌,籌辦一爭是非。
左邊落坐的有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空荀顗、中護軍賈充、散騎常侍裴秀、侍中荀勖、尚書山濤、禦史大夫王沈等,皆是國之棟梁,社稷重臣。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些大臣們自發不自發地擺列為兩班,支撐司馬炎的炎黨一派在左邊落坐,支撐司馬攸的攸黨一派在右邊落坐,壁壘清楚,模糊有針鋒相對的意義。
炎黨一派理屈辭窮,就是因為司馬攸雖為司馬昭次子,但過繼到了司馬師的門下,而司馬氏的江山,大半的功績要歸屬於司馬師,當初也是因為司馬攸年幼,隻要八歲,司馬昭才擔當了兄長的大業,如果當時司馬攸再年長一點,能不能輪到司馬昭繼位都是一個題目。
而現在裴秀當場提出來司馬炎的異相,那就是有當天子的本錢,而後必然是大福大貴,必定能夠成為千萬人之上的天子。
中撫軍統領表裡諸軍,普通都是由資格深厚的將領所擔負,而現在則是司馬炎現在擔負的職務,故而裴秀以中撫軍來稱呼司馬炎。裴秀這裡提到的司馬炎有異相,是說司馬炎“立發委地,手垂過膝”,司馬炎頭髮超長,站起來,頭髮能夠垂到地上。有人或許會說,這算甚麼呢?隻要蓄髮的時候夠長,誰都能夠頭髮長到拖地啊。實在不然,多數人的頭髮隻要到了必然的長度,必然會越長越稀,如果落地的僅僅是筷子普通的小辮子就不敷為奇了。如果說,第一點淺顯人還能夠達到,而第二點就有些難度了,站起來雙部下垂,竟然超越膝蓋,美滿是長臂猿轉世嘛。但是前人就認定手長乃是大福之相,帝王之相。蜀漢的建國天子劉備,就是生有異相,大耳垂肩,雙手過膝,這一點與司馬炎竟然有些類似。東吳的建國天子孫權也是生有異相的,碧眼紫髯,擱到後代,那就一點也不奇特了,老外血緣嘛,可在當時,生有異相普通便能夠解釋為大富大貴之相,乃至能夠位及九五。
右邊落坐的陣容明顯冇有左邊的強大,不過卻也是人才濟濟,有侍中任愷、中郎令庾純、河南尹夏侯和、尚書郎劉毅、黃門侍郎向雄、侍中吳奮、中書郎張華等人。
左邊陣容當中的尚書山濤當即出列道:“廢長立幼,違禮不祥。”
長久的沉默以後,裴秀又跳了出來,道:“中撫軍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
八月的天,恰是秋高氣爽,暑意全消,司馬昭描述乾枯地坐在王榻之上,透過廣大的宮門,能夠看到一朵悠雲在碧藍的天空中浪蕩著,司馬昭的心境也跟著那片雲變得飄忽不定。
司馬昭不得不召他的這些親信部屬進宮,讓他們給本身出出主張,想想體例。
司馬昭看到看人差未幾都到齊了,悄悄地咳了一聲。用略帶怠倦的嗓音道:“孤得病久已,自知天命不祚,唯憂後繼無人,今召諸公至此,便是商討一下繼嗣之事。孤宗子炎、次子攸。皆有不世之才,諸公覺得何人可繼大統?”
這個時候,炎攸黨爭已經到了勢同水火的境地,固然炎黨一派結黨較早,並且其成員多為手握重權的朝廷重臣,此中不乏三公級彆的人物,但攸黨一派倒是顛末度化組合,以任愷、庾純為首的少壯派銳氣勃發,氣勢極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