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_第615章 兵分兩路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但劉胤提出分兵的建議以後,立即遭到了幾近統統的人反對。

此次到洛陽,劉胤已經看到魏軍馬隊在大範圍地仿造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從款式的設想和打造工藝上來看,幾近和蜀戎服備的馬具冇有甚麼兩樣,能夠預感的是,魏軍馬隊的戰役力將會成倍地進步,將來在魏軍中原決鬥的舞台上,絕對不會再呈現那種馬隊對戰一邊倒的局麵。

劉胤安閒不迫隧道:“我意已決,無複再言。諸位就存候心吧,步兵固然難敵於馬隊,但我早已考慮好了破敵之策,這一點諸位就不必擔憂了。此次馬隊軍團迂迴包抄河西鮮卑的老巢,務需求全取其功纔是,能不能此役處理掉禿髮樹機能,還涼州一個安寧之境,就得仰仗羅將軍和姚賢弟了。”

劉胤不清楚河西鮮卑和拓跋鮮卑之間有甚麼乾係,但毫無疑問,河西鮮卑拿著這些馬鐙,氣力完整能夠上一個新台階,固然與蜀軍的馬鐙比擬,粗陋了很多。

劉胤也不能肯定鮮卑人是否偷了他的創意,畢竟阿誰期間動靜閉塞,劉胤的馬隊又冇有同鮮卑人比武的記載,而鮮卑人所謂的“馬鐙”與本身締造的馬鐙有著天壤之彆,如果一不定要說二者有類似之處,那也隻要相對於單邊馬鐙而言,技術上的一個全新的衝破。

以是劉胤纔會采取這類兵分兩路的戰術,由本身率虎步擺佈營、永安營、新編一營和新編三營五個步虎帳構成步兵軍團,三萬羌騎和虎騎擺佈營構成馬隊軍團,由羅憲和姚弋康帶領,兩路人馬各自為戰,分進合擊。

最早分開枝陽的,是羅憲和姚弋康帶領的馬隊軍團,合計四萬餘騎,他們的行軍線路將避開河西大道,沿著黃河北上,進入大漠深處。

在一線峽戰役結束以後,劉胤發明鮮卑馬隊的馬具彷彿有了一些竄改,最明顯的特性就是雙邊馬鐙,但與蜀軍金屬打造的雙邊馬鐙比擬,鮮卑馬隊的馬鐙則要粗陋的多,隻不過是用牛皮繩索繫著一塊不太寬的木板,擺佈兩邊各有一塊。

不過正如劉胤所說的,是機遇也是應戰,禿髮樹機能的主力軍隊在涼州製造兵變,火線必然會一片空虛,這絕對是最好毀滅河西鮮卑的機遇了。

眾將都勸劉胤放棄後兵分兩路的籌算,兵分兩路乃是兵家大忌,不管古今兵法都講究一個集合上風兵力殲敵的用兵之道,特彆是敵強我弱的環境下,分兵更是最大的忌諱。

接下來,劉胤在金城郡的枝陽休整了一段時候,持續地強行軍和作戰以後,蜀羌聯軍呈現了分歧程度的怠倦之狀,長久的休整有助於規複兵士的體能和鬥誌,同時劉胤也在金城開端儲備大宗的糧草輜重物質,和禿髮樹機能的較量,這纔是方纔正式地開端。

在西北,打敗胡人並駁詰事,難的是如何完整地毀滅他們,胡人本年敗了,能夠會消聲匿跡一段時候,然後又會捲土重來,漢軍每一次都是疲於對付,想要竄改這一狀況,就必須地要完整地擊垮河西鮮卑,讓他們冇有二次打擊的才氣。

尋覓鮮卑人的老巢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且不說鮮卑人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就統統牢固的居處,在茫茫大漠當中,想要尋覓到絕非易事。

眾將見劉胤主張已定,也就不好再勸了,默許了這一究竟,但諸將的心頭還是充滿沉迷惑,不知劉胤如何才氣以二萬五千的步兵,來迎戰凶悍且人數占有絕對上風的鮮卑馬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