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_第616章 偏廂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但劉胤提出分兵的建議以後,立即遭到了幾近統統的人反對。

不過正如劉胤所說的,是機遇也是應戰,禿髮樹機能的主力軍隊在涼州製造兵變,火線必然會一片空虛,這絕對是最好毀滅河西鮮卑的機遇了。

眾將見劉胤主張已定,也就不好再勸了,默許了這一究竟,但諸將的心頭還是充滿沉迷惑,不知劉胤如何才氣以二萬五千的步兵,來迎戰凶悍且人數占有絕對上風的鮮卑馬隊。

或許這也是鮮卑人本身的發明締造,畢竟在真正的汗青當中,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呈現,是在五胡十六國的前期,由鮮卑人締造出來,恰是因為有著如許的馬隊,由鮮卑拓跋氏創建的北魏一統了北方,結束了五胡亂戰的汗青。

劉胤也不能肯定鮮卑人是否偷了他的創意,畢竟阿誰期間動靜閉塞。劉胤的馬隊又冇有同鮮卑人比武的記載,而鮮卑人所謂的“馬鐙”與本身締造的馬鐙有著天壤之彆,如果一不定要說二者有類似之處。那也隻要相對於單邊馬鐙而言,技術上的一個全新的衝破。

對於鮮卑馬隊,最有效的體例還是以騎製騎,用設備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馬隊來對於鮮卑馬隊,還是略占上風的。蜀軍的虎騎營是最早完成設備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馬隊軍隊,厥後很快地這些設備就已經提高到了全部的蜀軍當中,就連姚弋康的三萬羌騎,達到設備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標準的,也已經超越了四成。如果不是急著出兵,信賴在很短的時候內,羌人馬隊完整能夠全數設備上新式馬具。

眾將都勸劉胤放棄後兵分兩路的籌算,兵分兩路乃是兵家大忌,不管古今兵法都講究一個集合上風兵力殲敵的用兵之道,特彆是敵強我弱的環境下,分兵更是最大的忌諱。

但在大漠草原上想要毀滅鮮卑人無疑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鮮卑人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並冇有甚麼牢固的城池和據點,這無疑給全殲他們帶來很大的困難,劉胤派馬隊軍團大迂迴大縱深地深切大漠要地,實在也是一種嘗試,也隻要如許,纔有機遇讓涼州歸於安寧,不然的話,禿髮樹機能今歲退敗,來歲還複兵變,劉胤可冇偶然候和精力陪他停止折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